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公辦學校推小班教學,豈止多多益善
日前,廣州天河區宣布將率先在全市推行高中小班化教學,今年公辦高一年級全面小班化教學,實現高中小班化率超過50%;三年內公辦高中所有年級全小班化教學。按人們理解的教育規律,小班化對教育質量的提升會有莫大好處,公眾期待更多的公辦學校跟進,全面拉高教學水平。
要實現小班化教學,在同等招生規模下,前提是兩大硬條件,一是教室的數量必須增加,二是師資的數量和質量要提升。如果招生擴大,那么教師和教室也不能停步不前。而前提的前提,自然就是市里和區里的財政能支持教育的投入,能供應優秀的骨干師資。比如今年天河已經為高中新配備了100多名教師,這些都是小班的前提。
小班化從第一步來看,就是縮小班級規模。比如一個班級通常要控制在30人左右或者更少,同等的空間容納比以前更少的學生。那么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活動密度、強度和效度就有可能得到提高。老師和每個學生的互動,對學生的個別輔導,就有了空間和硬件基礎。
縮小規模是第一步,而第二步就是要考慮改變教室布局。教室環境的設計和創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比如課桌椅的布置,應該繼續采用“秧田型”,還是采用馬鞍型、品字型、環繞型,都需要結合多媒體與互聯網應用進行調整。同時,在教室中配置圖書架、美術用品架、體育器材等設施,或也能提高學習效率。
而第三步才是最核心的,這就是老師對學生的個性化教育能力。在大班教育的時候,老師只管對全班統一要求、集體發聲,而小班教育,老師要更加關注個體,甚至更累!因為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以往強調集體統一,個人沒有太多機會表達。如今充分回應每個人的個性,又可能帶來課堂的失序。在集體和個性、鼓勵和約束之間,老師必須像個高明的指揮家。
如今天河從高中開始小班化教學,一方面或是因為高中收費,有學費的幫補,會相對減輕一些財政壓力;另一方面,對于高中學生的個性化栽培,對提高高考成績有著更加直接相關的效用。無論如何,有了小班教育,至少可以部分減輕家長全盤依賴補習機構的壓力。畢竟好學校+好老師+好教育,才是學生讀書成長最重要的基礎。如果倚重教育機構來完成國民教育,這實在讓公辦學校尷尬。
投資是講究回報的,相對于其他有賺有虧的風險項目,政府對于公辦教育的投入,是最沒風險、公共效用也是最大的。如果廣州更多的公辦學校能加快推進小班化,采用現代理念和技術,假以時日,應該能改變當前優質民校勝公校的局面,重新強化人們對于公辦教育的信賴。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小班 公辦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