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上海:人工智能遠程診療讓民眾少“跑腿”看病更便利

2018年06月06日 10:52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上海:人工智能遠程診療讓民眾少“跑腿”看病更便利

    華山醫院老年皮膚腫瘤人工智能遠程診療工具正式上線。 芊燁 攝

中新網上海6月4日電 題 上海:人工智能遠程診療讓民眾少“跑腿”看病更便利

記者陳靜

在上海,不斷加重的人口老齡化趨勢備受關注,與人口老齡化趨勢一同被關注的,是老年病。老年皮膚腫瘤是其中之一。有了皮膚問題求助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于老年群體而言是最省力的做法。

記者4日獲悉,如今,在上海,借助人工智能遠程診療工具,老年患者可以得到基層醫生的診斷以及人工智能給出的輔助診斷結果;如果基層醫生仍舊“吃不準”或者患者還有疑慮,那么通過系統內的遠程協作模塊,就能得到此間知名的綜合性大醫院——華山醫院專家團隊的權威診斷建議。

當日,華山醫院老年皮膚腫瘤人工智能遠程診療工具正式上線。據悉,中國人群皮膚影像資源庫項目(CSID)將為該人工智能遠程診療工具提供大數據支持。

據了解,當下,大多社區的全科醫生對于皮膚病,尤其是皮膚腫瘤并不熟悉。新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蔡民強對記者說:“在基層醫療機構,‘缺醫’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少藥’也是,有些疾病就算基層醫生‘認識’,也往往沒有更有效的治療藥物與醫療器械,患者最終還是得去大醫院才能解決問題。”

蔡醫生用手持式皮膚鏡給患者身上的一處“色斑”拍攝照片,然后上傳到手機上一款應用程序(APP)中。 芊燁 攝

蔡醫生用手持式皮膚鏡給患者身上的一處“色斑”拍攝照片,然后上傳到手機上一款應用程序(APP)中。 芊燁 攝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徐峰表示:“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多數皮膚腫瘤病人不會有生命危險。然而,很多皮膚惡性腫瘤早期容易與其他的皮膚疾病相混淆,導致沒有及時被發現,等到確診時已是晚期。”徐峰表示,脂溢性角化病和色素痣、惡性黑素瘤之間的鑒別以及一些特殊部位皮膚腫瘤的診斷等在臨床中漏診誤診率較高,在基層醫療機構診斷難度更大。

新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華山醫院皮膚科醫聯體的成員單位,社區全科醫生“吃不準、搞不定”的疑難皮膚病,華山醫院的專家可以幫一把。借助人工智能遠程診療工具,患者在社區門診,甚至在家里就能得到權威專家的診斷建議。

記者在該中心蔡民強醫生的門診中看到,他用手持式皮膚鏡給患者身上的一處“色斑”拍攝照片,然后上傳到手機上一款應用程序(APP)中,程序立即給出了良惡性判斷及輔助診斷的疾病名稱。隨后,他在應用程序的頁里繼續輸入并提交患者的相關信息,十幾分鐘后,頁面上出現了來自華山醫院皮膚科專家的診斷建議。

據悉,這款人工智能工具采用的是“手持式皮膚鏡+手機APP”的組合,十分方便攜帶。蔡醫生說,現在不僅實現了智慧診療,還實現了移動智慧診療。這大大方便了經常為社區民眾提供上門服務的基層醫生。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主任徐金華教授指出,人工智能在皮膚腫瘤的識別方面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如根據疾病的形態、皮膚鏡下模式和顏色識別基底細胞癌,鑒別良性色素痣和惡性黑色素瘤,指導臨床醫生確定活檢部位,對皮損進行跟蹤隨訪等。

在新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何方看來,人工智能遠程診療工具的運用,不僅減少了患者到大醫院看病的奔波之苦,對于基層醫生而言更是“授人以漁”之舉。何方表示:“有了這樣的輔助診斷工具,原本不善于診治皮膚病的全科醫生能夠給患者看病了,且會在實踐中學習和提高。”

據了解,像新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這樣的基層醫療機構,在華山醫院皮膚科醫聯體內共有200多家。華山醫院皮膚科與新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人工智能遠程診療工具開展協作的試點工作已經完成。下一步,“新涇經驗”將在華山醫院皮膚科醫聯體內推廣;這款人工智能遠程診療工具的研發也在繼續進行,不久將覆蓋更多病種。

華山醫院副院長馬昕表示,期待互聯網、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廣泛、深入地應用,把優質醫療資源“送”到更多民眾身邊,真正讓患者少跑腿、更便利。(完)

編輯:趙彥

關鍵詞:上海 人工智能 遠程診療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中亚洲中文字幕无线乱码 | 亚洲区偷拍区综合区 | 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 午夜福利一区美女 | 日本一高清二区视频久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