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調研 調研
吉林省政協對河長制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性視察
織密壓實河湖責任網
吉林省政協對河長制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性視察
人民政協報記者 高峰
6月12日,吉林省政協主席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我省河長制實施情況的監督性視察報告》,報告根據此前對省內河長制工作的監督性視察情況,提出具體意見和建議。成就明顯,但并非沒有問題。在委員們看來,河長制作為一項“新”的制度,在落地和實踐中還存在一系列不足。找到這些不足,正是政協監督性視察的重要意義所在。
資料圖
5月中旬,省政協副主席李晉修帶領省政協視察組,先后赴延邊州、吉林市等地,就圖們江、松花江重點流域河長制實施情況,采取三級政協聯動協作,開展監督性視察。
“全面推行河長制,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推進美麗吉林建設的實際舉措?!币暡熘?委員們更加感受到河長制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2017年底,吉林省比國家要求提前一年全面建立了河長制。
長春市、長白山管委會、梅河口市等地把水源地、濕地、湖庫、溝渠及微小水體均納入河長制實施范圍;吉林市開展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六項行動,打造美麗親水景觀和空間樣板,松花江百里生態長廊工程建設成效顯著,百里長廊,百里美景……
河長制工作在組織體系和責任落實、監督檢查與考核評估等方面都有著扎實清晰的進展,在視察中的所見讓委員們對美麗吉林建設有了底氣和信心。面對視察中發現的問題,委員們直指要害:“對入河排污口整治、黑臭水體治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等河湖治理與保護方面的突出問題,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增加投入,逐步解決到位。”
委員們建議,加強水質監測體系建設,建立跨省界、國界河流合作機制,建立健全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主體的責任體系,切實強化各級河長職責意識。加快監測網絡平臺建設,提高河長制信息化管理水平。重點加強對鄉村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從生態保護、水土安全、保證人民生產生活的高度,重視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國家層面政策資金支持,建立穩定的國家和省河長制資金投入機制,努力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資格局。加快河湖管理范圍劃定工作進度,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圍繞各類生態要素資源,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保護。積極穩妥推動河長制實施,切實層層織密壓實河湖責任網。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河長制 視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