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小伙感冒竟要進ICU 感冒也可能奪命
通過體外膜肺氧合ECMO技術的輔助治療,龐鑫(化名)成功脫離危險。
冒雨考車牌加上熬夜做淘寶,廣州27歲小伙子龐鑫(化名)被感冒擊倒了。沒想到的是,反復高燒5天后,病情突然加重,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爆發,心肝肺腎統統告急,入院僅7小時就得進ICU搶救!
所有措施不起效,死亡風險系數高達73%,中山一院內科重癥監護室和心血管醫學部體外循環科果斷進行體外膜肺氧合ECMO技術(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 在保住呼吸與血循環的情況下治療原發感染,艱難的6天過去,龐鑫的命保住了。如今,他已脫離ECMO支持和呼吸機,今天可從ICU轉出到普通病房。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雪華 通訊員彭福祥
驚險:感冒原來也可能奪命
6月28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科重癥監護室外,龐鑫的妻子連連向醫護人員道謝:“感謝你們的救命之恩!”龐鑫還在ICU,但不再是無知無覺躺倒,看著護士拍下他坐在病床上、只戴著鼻導管吸氧、自己喝水的照片,龐太太放下心頭大石。
今年27歲的龐鑫,正值打拼期,帶著堂表弟妹們在廣州做淘寶店。不會開車真的很麻煩,龐鑫希望盡快考車牌,于是從6月4日開始,盡管連日大雨,雨后又暴熱,他依然冒雨練車。6月7日,他隨車到清遠進行駕照路考。沒想到下午考試時就發燒了。從6月7日開始到6月10日,龐鑫就陷入了“吃藥退點燒,下午晚上又高燒”的循環里。
沒想到的是,6月11日,龐鑫突然非常惡心、止不住地嘔吐,人開始迷糊。家人馬上把他送到中山一院消化內科,門診驗血檢查就發現他肝功能異常,“需要住院,現在沒床位,明天一定要來!”接診醫生說。6月12日下午,他們如約而來,入住消化內科,情況卻不同了,因為醫生發現,不是簡單的消化道疾病問題,龐鑫的血氧指數非常低,正常值為300mmHg以上,他已經小于100mmHg,需馬上轉至內科ICU病房搶救。
下午三四點把龐鑫轉進了內科重癥監護室(MICU)病房,因為病情重,MICU醫生組黃旭斌主治醫師和陳燕珠、何婉媚、朱軼眾、姚夢靜、楊國麗接診后,馬上和曾勉主任溝通病情,即刻進行一系列周密檢查和處理。直到晚上11時接到告知家屬患者病危的電話,龐鑫家人根本沒想到,這場小小感冒,卻險些要了龐鑫的命!
搶救:“葉醫生”保命助治療
不能保護器官功能,沒有呼吸與血循環,哪能針對性治療原發感染?龐鑫還那么年輕,無論如何都要搏一搏,鬼門關前奪人!MICU主任曾勉當機立斷,采用體外膜肺技術支持治療(體外膜肺氧合ECMO技術,俗稱“葉醫生”),這是唯一機會了!
深夜凌晨里,曾勉一邊聯系心血管醫學部體外循環科榮健教授,一邊與家屬溝通,對病情、醫學措施毫無保留地說明。幸運的是,龐家兄弟姐妹們非常信任醫護人員,也懂得一分鐘也不能耽擱,同意并且馬上去籌錢了。
ECMO治療護理小組緊急成立了,全套周詳的嚴密監測與治療護理方案出來了。6月13日,榮健教授、石寒醫生、曹璐醫生和心外科熊邁教授成功為患者置入ECMO管路;下午4時,ECMO正式運轉。
ECMO部分代替了龐鑫衰竭的肺臟,平衡維持著他的生命系。開始運轉時,吸入氧濃度70%,氧合指數回升到89mmHg,這讓原發感染治療得以進行。6天后的6月19日,氧合指數達400,床邊胸片結果顯示雙肺中下野實變較前顯著吸收,各器官指標回復正常,撤機成功!
6月21日,予拔除氣管導管改經鼻氧療,患者轉危為安,白肺完全沒了,搶救成功。
直到此時,約30個人組成的醫療團隊才長舒一口氣。危重癥治療加入ECMO后,治療就變成復雜的多米諾骨牌,一個關鍵節點倒塌后,全盤皆輸。肺保護策略、呼吸機和ECMO滴定匹配、心血管全身循環的保護、抗生素選擇策略、抗凝平衡策略(既要抗凝,也不能出血和血栓)、全身其他器官保護、精細繁復護理等等,每一步醫護都付出巨大的努力。 即便影像學和臨床指征出現好轉,團隊高興的同時,但也不敢輕視,因為這種危重患者有可能出現病情反復。
編輯:趙彥
關鍵詞:感冒 ICU ECMO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