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李航:中國道路對發展中國家現代化的借鑒意義
作者:中央黨校研究生院 李航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F代化是發展中國家面臨的重大課題。從世界歷史來看,由于廣大發展中國家與中國有相似的歷史境遇和發展任務,故而中國道路的成功對發展中國家現代化具有極大的借鑒意義。
在實踐與借鑒中探索現代化道路。中國道路遵循“實踐探索”邏輯,既不照搬西方模式,也不比照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按圖索驥,而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逐步探索出來的。一直以來,西方率先完成現代化這一歷史事實造成一種“現代化就是西化”的錯覺,而西方國家也樂于把西方標準作為衡量一切的尺度。中國道路的成功則打破西方模式一統天下的局面,在探索不同于西方模式的現代化道路方面為發展中國家樹立了典范。每個國家的歷史傳統、自然條件和國民素質不盡相同,沒有一個固定、一成不變的模式可以直接套用。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必須立足于本國實際情況,自主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
當然,立足國情的實踐探索也要大膽借鑒他國的長處。中國成功的奧秘在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將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相結合,在對外開放中“以我為主、博采眾長”,開創并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廣大發展中國家現代化道路的探索也應遵循這種開放式探索邏輯,在結合自身實際的基礎上博采眾長。
依靠內部要素的有機整合實現現代化。一直以來西方大肆宣揚“西方中心主義”,試圖把西方的發展邏輯普世化。然而,西方的發展邏輯體現的是“零和”“對立”思維:對內,現代化的實現是建立在資本對雇傭勞動的剝削與資源巨大損耗之上的;對外,現代化進程的推進伴隨著瘋狂的殖民擴張與暴力掠奪。這種發展邏輯就是階級矛盾與兩次世界大戰的根源。在和平與發展已成為時代主題的當下,廣大發展中國家不可能再走西方國家曾走過的老路,而中國道路則在依靠內部要素的整合實現現代化方面為其提供了借鑒。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有機協調公權力與市場的關系,注重思想理論的指導和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是中國道路的內在運行邏輯。堅持黨的領導不僅能在保證穩定的基礎上制定發展戰略、組織動員群眾,還能從根本上保證“人”始終是中國現代化的價值目標。有機協調公權力與市場關系使得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優勢互補,各種所有制經濟競爭合作,政府與市場在職能上相互協調,最大限度地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創造性。注重思想理論的指導和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既有利于加強意識形態領域的凝聚力,推動理論創新,指導解決發展中面臨的實際問題,又能促進深入挖掘潛藏在本民族傳統中的積極因素,實現其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為中國道路提供深層次支撐。
靈活有效地運用現代化建設方法。
其一,堅持政黨領導與民眾參與的雙向互動。中國的現代化戰略和政策的制定與執行遵循以下邏輯:在中國共產黨制定的基本路線和大政方針下,允許和鼓勵廣大人民群眾在實踐中積極創新、自主探索。這種政黨領導與民眾參與的雙向互動既為上下溝通疏通了渠道,也為民眾創造力的發揮提供了理論指導和施展空間,還為政黨政策提供了實踐檢驗,是中國道路越走越順的奧秘所在。一國的現代化任務必然是全體國民共同參與的事業,這種政黨領導與民眾參與雙向互動的方法是對發展中國家現代化道路方法論層面的拓展。
其二,突出重點與整體推進相結合的戰略推進。首先在戰略布局上堅持突出重點與整體推進相結合。發展中國家趕超型現代化最先要解決的是經濟發展問題,但在追求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要警惕片面的“經濟中心主義”,防止把經濟發展當作衡量現代化的唯一指標?,F代化是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全面轉型,包括方方面面:既要促進經濟發展,又要整體推進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既要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又要實現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其次在驅動力量上堅持突出重點與整體推進相結合。發展中國家在現代化的啟動階段,政治力量是起決定性作用的;當現代化步入正軌之后,就要綜合發揮各種力量的作用,為現代化激發各方面的活力。
其三,示范與推廣相結合的檢驗落實。中國現代化戰略的實施步驟是“先試點,再推廣”,通過試點檢驗其正確性與可行性,在實踐中檢驗,而后全國推廣。這種做法給政策效果的充分顯現留出了時間,在實踐中予以檢驗和調整,最大限度地避免因政策失誤帶來的損失。通過試點也可以加深對實際情況的了解與把握,為政策的進一步完善提供了現實基礎。
其四,合理制定現代化的戰略目標與戰略步驟。從最初的“三步走”到現在的“兩步走”,中國道路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我們黨從戰略高度,根據我國發展趨勢制定科學的發展戰略,合理規劃現代化戰略目標與戰略步驟??茖W的戰略目標兼具目標導向與凝心聚力的雙重功能,而合理的戰略步驟對于增強信心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國在現代化過程中所采取的分階段、分步驟、穩步前進的戰略制定對發展中國家的趕超型現代化極具借鑒意義。
注重在現代化過程中揚棄傳統。值得一提的是,發展中國家在現代化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自身傳統,走有本民族特色的現代化之路。傳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歷史積淀的結果,對其民族性格、風俗習慣,特別是民眾的思想與行為具有潛移默化、持久深遠的影響。中國道路的成功離不開對傳統的現代價值的挖掘:堅持人民至上的現代化理念是對傳統“民本”思想的繼承;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是傳統“天人合一”宇宙觀的現代體現;探索“以我為主、博采眾長”的現代化道路是中華民族開放包容心態的結果;追求社會和諧、主張和平發展是中國愛好和平的民族精神的體現。
當然,傳統作為一個民族歷史積淀的結果,不可避免地包含著帶有舊社會痕跡的糟粕,對于不合時宜的部分,如果不予以剔除或進行現代性改造,必然會阻礙現代化進程。中國一邊大力發展國民教育來破除封建迷信的禁錮,加強馬克思主義宣傳教育來抵制各種腐朽思想,一邊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原則、現代精神相融合,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大發展中國家,社會發展水平與文明程度比較低,大多又經歷過西方資本主義的殖民統治,歷史傳統中會存在更多與現代化不相適應的東西。因此,發展中國家在現代化過程中應辯證地看待傳統,根據時代發展要求揚棄傳統,將傳統與現代化相適應、相融合,使傳統在現代化過程中煥發出與時俱進的生命力。
總之,中國道路打破傳統現代化的發展邏輯,并以巨大成就證明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可以有不同于西方的新選擇。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不斷深入,完善、發展中的中國道路必定會為發展中國家實現什么樣的現代化提供新思路、如何實現現代化拓展新路徑。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現代化 中國 道路 發展中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