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昌都類烏齊縣易地扶貧搬遷:新生活從搬新居開始

2018年07月16日 14:27 | 來源:西藏日報
分享到: 

類烏齊縣是昌都市最大的貧困縣之一,也是易地扶貧搬遷難度最大的縣之一,全縣易地扶貧搬遷規劃涉及10個鄉(鎮)82個村(居)的1855戶887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

如何建好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實現貧困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日前,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

挪窮窩搬新居

“以前住在山溝里,地質災害頻發,交通閉塞,土坯房屋破舊不堪,如今住著120多平方米的新房,寬闊的柏油路直通家門口……”坐在寬敞的庭院里,類烏齊縣吉多鄉達如村的嘎桑頓珠不住地感謝黨的好政策。

在類烏齊縣,像嘎桑頓珠一樣享受到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貧困群眾不在少數。

自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啟動以來,類烏齊縣按照“兩不愁、三保障”的目標要求,結合自身實際,緊緊圍繞“六靠、五方便、兩避讓”選址要求,采取 “整體遷出”模式、“七種集中安置”方式,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在全縣遍地開花。2016年,全縣實施20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項目,共計搬遷建檔立卡貧困戶799戶3799人;2017年,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項目17個、改擴建7個,計劃搬遷群眾1056戶5071人,目前已全部入住。

目前,類烏齊縣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十項提升”工程正有序推進,搬遷群眾的幸福生活近在眼前。

優配套穩人心

行走在類烏齊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扶貧開發區,一棟棟現代化樓房整齊劃一,周圍機器轟鳴、人來人往,一派繁忙場景。

“這輩子都沒想過能住上電梯公寓樓,周圍還有醫院、小學、五保供養中心,吃飯、看病、孩子上學等問題都解決了!”69歲的索朗丁增興奮地對記者說。

讓百姓搬得出是前提,穩得住才是目的。按照“行業歸口”原則,類烏齊縣全面建設37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十項提升工程”。

據類烏齊縣脫貧攻堅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李成光介紹,目前,全縣37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中,通水35個、通電32個,安置點外道路通達37個、通暢23個;配套幼兒園28個、村民活動廣場33個,修建公廁28個、垃圾池26個;家庭寬帶覆蓋率達84%,移動、電信通訊信號網絡全覆蓋,郵政網點實現全覆蓋。

搬出了窮山窩,住上了配套設施齊全的新房子,百姓的幸福指數迅速提升,干事創業的勁頭也空前高漲。

“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房屋建設,是在遵從農牧民意愿的前提下,嚴格按照人均25平方米的建房標準,在兩層房屋地基的基礎上修建的一層房屋,就是為了貧困戶有能力致富后,可以自己往上加蓋二層房屋?!崩畛晒庹f。

置產業斬窮根

“加入合作社后,每個月有6000元的工資,現在吃穿不愁,孩子們也能夠安心上學了。”在吉多鄉達孜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配套產業達多陽光經濟合作社內,昂旺次扎向記者描述著自己搬遷后的生活。

“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推進不是單純為搬而搬、為建而建,只有產業發展起來,搬遷群眾才能實現在家門口就業致富?!?李成光對記者說。

為此,扶貧開發區建設商鋪212間,帶動貧困群眾150人就業,每年的商鋪收益給建檔立卡貧困戶3000元以上分紅;

在吉多鄉香巴村建立全縣首個草產品加工合作社,2017年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56戶,戶均增收2500元;

在濱達鄉濱達村成立新民種植養殖基地,僅溫棚蔬菜種植就帶動18戶58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人均增收1500元左右;

……

針對貧困戶自身發展能力弱、缺技術、缺信心等情況,類烏齊縣對在縣城、中心鎮和產業園區進行安置的群眾,開展技能培訓,扶持發展勞務、運輸、餐飲等服務業,并通過提供公益崗位、轉移進城務工等方式幫助貧困群眾增加工資性收入。

李成光告訴記者,易地扶貧搬遷改變了貧困群眾的居住條件,借著這股東風,一項項富民產業也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發展,當地群眾積極參與其中,正昂首闊步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搬遷 扶貧 易地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五月天婷婷男女视频0 | 亚洲人成欧美中文字幕 | 午夜性爱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 欧美一级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