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集善扶貧健康行”骨關節公益項目在青海玉樹啟動
中新網7月23日電 日前,由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出資立項,國務院扶貧辦政策法規司、國家衛健委財務司指導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骨關節康復公益項目暨集善扶貧健康行”項目走進玉樹,項目啟動儀式在玉樹州人民醫院隆重舉行。
本次活動是由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中國康復研究中心、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青海省殘聯、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玉樹州殘聯主辦。出席此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骨關節康復公益項目暨集善扶貧健康行項目的專家有:中國康復研究中心關節病診療中心主任、集善扶貧健康行骨關節項目專家委員會主任曲鐵兵教授,中國康復研究中心關節病診療中心副主任劉克敏教授,陸軍總醫院全軍創傷骨科研究所副主任姚建華教授,青海省人民醫院骨科行政副主任索南昂秀教授,中國康復研究中心麻醉科主任王強教授,玉樹州衛計委副主任、院黨委書記索南多杰,副院長達松,相關職能科室負責人以及外科系統醫護人員及媒體記者參加了啟動儀式。
啟動儀式由達松副院長主持。曲鐵兵教授向全體人員詳細介紹了此次項目啟動的背景和項目發展現狀,表示啟動此項目將有利于切實提升和幫助玉樹州醫療機構骨關節學科建設、人才培養以及專業技術水平,同時也將優質醫療資源送到群眾身邊,幫助玉樹地區骨關節患者擺脫殘疾重獲健康。
索南多杰書記對曲教授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指出此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骨關節康復公益項目暨集善扶貧健康行項目在玉樹州人民醫院正式啟動是落實國家健康扶貧政策的一項重大舉措,希望玉樹州人民醫院骨科系統醫護人員抓住有利契機,加強學習溝通,努力提升自身醫療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更好的為玉樹州廣大骨關節疾病患者服務。
7月18日,專家組一行不顧路程疲勞,克服高海拔的不適,下飛機后直接趕往玉樹州人民醫院查房、討論、制定手術方案。19日項目啟動儀式結束后專家們立即進入手術室為6名骨關節患者做了膝、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后效果良好。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玉樹州共有殘疾人17004人,占全市總人口的4.1%,肢體殘疾9839人,占殘疾人總人口的57.8%。全市平均每25個人中就有1個殘疾人,他們牽動著全州8.8多萬親屬和全州四分之一的家庭。
骨關節疾病往往是導致肢體殘障的第一原因。目前,在全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膝關節骨關節病的患病率達到46.6%。在我國邊貧地區,由于醫療水平的差距以及對預防環節重視不夠,大部分骨關節病缺乏有效的階梯性治療管理,導致很多患者在50歲左右就發展為終末期骨關節病,進而肢體殘障乃至喪失生活自理或勞動能力。通過關節置換手術可以重建關節功能,從而恢復患者的勞動能力,實現精準醫療扶貧。
為此,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與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協調中國醫師協會成立專家醫療隊,邀請國內關節外科領域的專家為貧困骨關節患者實施手術治療,解除他們的病痛,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項目自2016年在北京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啟動以來,先后在西藏、新疆、寧夏、廣西、貴州、甘肅、青海、內蒙、陜西、山西十個省市自治區的22家愛心醫院實施了百余臺膝髖關節置換手術,手術均由項目組專家主刀。
項目組專家還在定點醫院進行義診、查房、康復等業務指導,義診患者達1200余人。由于基層醫院手術條件差,已有數十名病情嚴重、手術復雜的患者被接到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實施手術,項目為赴京治療的疑難患者及其家屬提供交通、食宿等費用,患者真正實現了零支出。該項目先后在甘肅、貴州、青海、陜西、山西組織召開五次“集善扶貧健康行骨關節醫學培訓”,由全國知名骨關節專家王巖、王坤正、曲鐵兵等親自擔綱主講,對中西部綜合醫院的骨科醫生進行業務培訓和學術交流,提高他們的醫療技術水平。講課內容涉及當今世界最先進的骨關節疾病臨床發展與技術,針對基層骨關節疾病臨床中的難點問題進行了講授和討論。培訓內容易懂實用,使基層醫生大有收獲,為中西部地區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專家團隊,真正做到授人以漁。到目前為止,該項目已為中西部各省培訓骨科醫生3000余人。
編輯:趙彥
關鍵詞:集善扶貧健康行 骨關節公益項目 青海玉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