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美麗庫布其 美麗庫布其
引來黃河水 沙漠變綠洲
“阿騰寶拉格”在蒙古語中是金泉的意思,49歲的阿騰寶拉格卻在他的前半生里一直過著與“金泉”無緣的日子。但自從2016年黃河凌水資源引進杭錦旗后,阿騰寶拉格說他開始“名副其實”,好日子才剛剛開始。
7月23日,記者跟隨庫布其沙漠治理經驗中央媒體采訪團來到杭錦旗時,巴音溫都爾嘎查村支書阿騰寶拉格給記者講述了這里的前世今生。
“我從小在沙漠中長大,出門就是漫天黃沙。不怕你笑話,就沒見過多大的水,更沒見過大樹。”阿騰寶拉格告訴記者。
因為地處庫布其沙漠腹地,風沙大、缺水,種樹的成活率極低。而阿騰寶拉格從小的夢想就是希望能多種活幾棵樹。
有一年,阿騰寶拉格到北京旅游,讓他終生難忘的卻是長城內外的樹。“那樹長得郁郁蔥蔥,一眼望不到邊,我當時就想,什么時候我們家鄉才能有這樣的樹呢。”
其實,在杭錦旗的不遠處也有水,只是這水卻“看得見、用不上”。
“黃河從杭錦旗過境是249公里,黃河每年凌期長達120天,平均槽蓄水量達14億立方米。水位過高危及防洪堤,可能引發災害,而比鄰黃河的庫布其沙漠卻缺乏水資源,生態保護難題重重。”杭錦旗水務和水土保持局局長劉海全說。
“我父親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曾經想過如果能把黃河水引進來該有多好啊!”阿騰寶拉格說。
能不能修條渠將黃河水引過來?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從2013年以來杭錦旗邀請了國內權威部門專家到實地勘察論證,于2015年在凌期進行試驗試水并取得成功。
2016年,杭錦旗政府總投資1.5億元,建成38.03公里分凌引水渠。2016年-2017年凌汛期,5000多萬立方米的黃河凌水滋潤了庫布其沙漠,形成水面11平方公里,一次性治理沙漠36平方公里,每年的凌汛期就這樣被徹底改造為沙漠福泉。
一條渠,綠了沙漠,更形成了一片天然濕地。也是在2016年春季,依托京津風沙治理二期項目,杭錦旗在周邊種植了14平方公里的樹,成活率超過90%。
“我第一次在沙漠中見到碗口般粗的楊樹,僅僅兩年,就長這么大!”阿騰寶拉格很是激動,到處和人炫耀。
阿騰寶拉格也很快實現了他的人生夢想。“我在自家牧場種了700株榆樹,現在長得可好了。”
但唯一讓阿騰寶拉格遺憾的是,黃河凌水引來時正好淹沒了老父親的墳地。“很多人為此都去找政府討說法,我沒去,我們這能有了水也是我父親的心愿。”
如今走在杭錦旗庫布其沙漠水生態治理區,不時能看見大大小小的湖泊零散地鑲嵌在沙漠中,岸邊蘆葦綠意盎然,野牛悠閑地在蘆葦叢中吃草,風吹草低現牛羊的場景在面前舒展開來。
有了黃河之水,原本一毛不長的荒蕪之地現在變成了飛鳥云集的肥美之地,這也讓附近的牧民有了更多“施展拳腳”的空間。
和阿騰寶拉格同村的牧民那仁滿都呼就是生態好轉的受益者。
那仁滿都呼告訴記者,2013年,他養著200多頭牛,以前受生態環境的限制,一頭牛也就是200多斤,現在有了水的沙漠正在變成好牧地,一頭牛能達到300多斤。
看到效益的那仁滿都呼很快又擴大了養殖規模。“我現在有600多頭牛,剛賣了50頭,收入四五十萬元。”那仁滿都呼告訴記者。
富起來的那仁滿都呼在剛剛修通的公路旁邊開了家“牧家樂”,“目前還在不斷完善中,我們這風景好了,來旅游的人也會逐漸多起來。”對此,那仁滿都呼充滿信心。
作為村支書,能讓牧民盡快富起來是阿騰寶拉格最新目標,“我們希望能有龍頭企業加入,來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我們這水好、草好、沙也好,我相信這個夢想很快就能實現。”阿騰寶拉格說。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沙漠 黃河 阿騰 騰寶 寶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