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治理外掛網約車要提高違法成本
有滴滴快車司機使用外掛,增加實際費用,可使乘客定位的費用翻倍甚至更多。例如:記者叫車前App預估車費為8元,滴滴司機王先生搶單后打開外掛,車還沒開動滴滴出行App顯示車輛已經開動,隨后王先生按照記者指定路線向目的地行駛。幾分鐘后,車輛到達指定地點,王先生結束行程,這時產生的費用為16.09元。查看費用明細發現,車輛行駛里程為8.6公里,而車輛公里表顯示實際距離只有1.8公里左右(8月13日《華商報》)。
“如果不使用外掛,一天只能賺三百多元,使用外掛后可賺七八百元”,這是報道中記者經過調查后獲得的信息,由此可見使用外掛軟件的網約車司機可以輕松實現收入翻倍,非法獲利之大、誘惑力之強甚至超乎想象。對于媒體關注的網約車司機作弊現象,滴滴平臺回應稱“一旦確認立即封號處理,并依據作弊訂單金額進行罰款”??墒?封號罰款并不能有效遏制這種行為,因為處罰的力度與司機實際所得相差太遠,所以不少司機會鋌而走險使用外掛作弊。
對網約車使用外掛軟件的情況必須要堅決清除。這種作弊軟件主要針對路況不熟的外地人,外地人被當地的網約車司機坑害之后,無疑會對這座城市留下很差的印象,這對城市形象是無形的傷害。有些外地人會把自己被坑的經歷發在網上,這對城市的旅游發展、招商引資都會產生無法估量的損失,因此這種現象事關城市中的每個人,無論是執法部門還是普通群眾都應該堅決抵制這種行為。
在整個網約車外掛軟件的利益鏈條上,主要是外掛軟件的提供者和網約車司機,徹底清除網約車外掛現象就必須實現全鏈條打擊。據了解,這款外掛軟件不能下載,是跟手機一起買來的,由App開發者直接安裝到手機上的,每個2000元左右,要購買外掛,必須有人介紹到一個群里才行,否則無法購買。公安機關、工信部門要抓住違法線索一查到底,依法追究外掛軟件開發者、銷售者的責任,這種造成嚴重后果的外掛軟件還可能涉嫌犯罪,因為根據刑法規定,違反國家規定,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進行刪除、修改、增加、干擾,造成計算機信息系統不能正常運行,后果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對于網約車司機的責任追究也不能止于罰款封號,以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式讓乘客多支付車費。如果非法獲利的數額較大,可能會涉嫌詐騙罪,根據詐騙罪立案標準的司法解釋,3000元的非法所得就可以達到刑事立案的標準。
整治外掛網約車必須提高違法成本,不能讓罰款的額度遠低于非法所得,否則非但不能遏制這種亂象,還可能使違法者更肆無忌憚,有恃無恐。整治務必從嚴,要用好刑罰手段,讓違法者得不償失才能形成強有力的威懾。只有在“無利可圖、風險巨大”的法治環境之下,外掛網約車才能銷聲匿跡。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外掛 約車 司機 網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