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中國推進軍事人員現代化:從以量取勝到以質取勝

2018年08月18日 08:16 |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從“以量取勝”到“以質取勝”

——談軍事人員現代化

點擊進入下一頁

國防大學教授課后與研究生學員交流。羅金沐攝/光明圖片

【講武堂】

習近平主席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站在政治和戰略全局高度,總攬歷史、現實與未來,進一步提出“全面推進軍事人員現代化”戰略目標,為軍隊人才建設指明了正確方向。當前,強軍事業千頭萬緒,軍事人員現代化是急中之急、重中之重,我們必須抓住時代發展的機遇,努力把我軍人員現代化推進到一個新水平。

知識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戰斗力

新中國成立之初,錢學森沖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國,美國軍界人士曾惋惜地說,“一個錢學森抵得上5個師”。知識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戰斗力。誰先搶到軍事人才這個“第一資源”,誰就能在未來戰場上取得勝利。長期以來,我軍建設面臨“兩個差距還很大”“兩個能力不夠”等問題,歸根結底都是人的問題。人員現代化的重要性,對于我軍現代化來講怎么強調都不過分。

強軍興軍,要在得人。當前,無論是綜合國力競爭還是軍事實力競爭,本質上都是人才的競爭。實現新時代黨的強軍目標,把我軍全面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不僅急需大批的現代化武器裝備,更需要掌握現代化知識的人才為此而奮斗。衡量世界一流軍隊的標準要素很多,既要有一流的軍事思想、一流的建設理念、一流的戰略戰術、一流的武器裝備、一流的軍事制度、一流的訓練水平、一流的管理思維、一流的后勤保障,更需要有一流的軍事人員。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必須下功夫提升軍事人力資源有效開發、科學配置、合理使用的水平,積極培養熱愛軍隊、投身軍隊的職業軍人群體,努力打造一流軍事人才方陣,切實在人才建設發展上有一個很大加強。人是軍事實踐活動的主體,只有實現軍事人員現代化,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目標才能漸行漸近漸成。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國際經濟、政治關系,同時也有力地促進了世界新軍事革命。信息化智能化是當代科技革命、社會變革最重要的推動因素,也是新軍事革命的本質和核心。這場軍事革命,必將加速推動世界主要大國調整軍事戰略,加快軍隊轉型步伐,加大信息化建設推進力度。當前,人類戰爭形態正由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加速演變,智能化戰爭初見端倪。未來戰爭將不僅僅是高技術兵器的硬對抗,更是人腦之間的軟較量,擁有現代科學知識特別是信息技術的軍事人才將成為信息化戰爭的主宰。傳統的“以量取勝”將被“以質取勝”所更替,“力的格斗”將被“智的博弈”所取代。

馬克思主義認為,高素質軍人是軍隊戰斗力最重要的構成要素。恩格斯在《步槍史》中鮮明提出了“贏得戰斗勝利的是人而不是槍”的著名觀點。隨著武器裝備的發展進步,對人的要求也必然隨之提高。關于人在戰爭制勝中的重要性,毛澤東提出“決定因素是人不是物”“軍力和經濟力是要人去掌握的”等重要觀點。革命戰爭時期,在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中國革命戰爭和人民軍隊建設相結合過程中,我軍由起初以農民為主體的地方武裝,迅速實現向具有強大戰斗力的革命武裝集團轉變。由于我軍人才濟濟、強將如云,盡管武器裝備十分落后,環境條件十分艱苦,但仍取得了革命戰爭的偉大勝利。歷史和實踐反復證明,在戰爭制勝問題上人是決定因素,無論時代條件如何發展、戰爭形態如何演變,這一條永遠不會變。

軍事人員現代化的內涵要義

人員現代化,是社會現代化進程中對人員發展的時代要求。推進軍事人員現代化,必須搞清軍事人員現代化的內涵要義。

現代化是一個歷史發展概念,體現在現代化軍事人員具備的素質上也是如此。冷兵器戰爭中,戰爭是體能與體能的對抗,身強力壯、弓馬嫻熟,是軍人高素質的重要標志。熱兵器和機械化戰爭中,戰爭是化學能和機械能的對抗,體能的作用下降,技能成為軍人素質的重要標志。在信息化戰爭中,戰爭是在信息主導下的體系與體系的對抗,軍人個體技能的作用下降,對信息的運用能力成為軍人素質的重要標志。具體來講,信息時代的軍事人員在素質上,要求必須掌握信息化的作戰理論、武器裝備和作戰手段,具備能夠適應戰場信息共享、指揮自動化、作戰要素一體化、戰場對抗體系化和作戰力量聯合化的能力。信息素質是信息時代軍事人員素質中最核心的構成,評估一支軍隊現代化水平主要看其信息化程度,評價一個軍人的素質也要看其信息素質。

信息時代的軍事人員除了信息素質外,還必須具備綜合型的能力結構。一是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軍隊的核心競爭力,信息時代對軍事人員的創新能力要求更高、更嚴苛。主要表現在,具有創新思維,能夠自主突破思維定式和思維舊習,善于多角度思考、研究軍事領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葆有創新勇氣,能夠排除各種干擾,果斷堅定地把改革創新的理念付諸實踐;掌握科學的方法,能干事干成事,使創新有較高成功率。二是戰略控局能力。信息化戰爭是具有全維全域性的戰爭,作戰行動在陸、海、空、天、電、網以及認知和心理等領域全維展開,戰略、戰役、戰術行動以及政治、外交和軍事斗爭高度融合,作戰力量高度一體化系統化,這就要求現代化軍事人員尤其是指揮員,必須具備很強的戰略觀念和全局把控能力。三是戰場駕馭能力。未來戰爭無論如何信息化智能化,其本質都是以暴力手段進行的對抗。戰爭的危險性、復雜性超過任何其他社會活動,這就要求軍事人員必須具備豐富的軍事實踐閱歷,能夠掌控和駕馭戰場復雜的斗爭態勢和局面,引導戰爭最終朝著勝利的方向發展。

推進軍隊現代化,打贏信息化戰爭、建設信息化軍隊,不可能單靠一兩個英雄式的人物,而必須有一支可形成綜合能力和整體合力的人才隊伍。這些人才的類別主要包括:復合型指揮人才,既深諳信息化智能化戰爭理論,掌握信息化作戰的指揮藝術和謀略藝術,又具有一定的信息科學技術知識,熟悉信息化武器裝備;智能型參謀人才,具有與指揮員同步思維甚至超前思維的能力和信息化謀略意識,善于在作戰中運用和發揮信息要素的作用,掌握信息化作戰手段與方法;權威型科學人才,能站在世界科技前沿,統攬軍事高科技發展趨勢,具有科學精神、邏輯思維能力和改革創新意識,能為我軍信息化武器裝備體系建設作出突出貢獻;專家型信息技術人才,掌握計算機技術和網絡信息技術,精通信息化武器、信息網絡系統操作、維護和管理,深諳網絡攻擊、網絡防護、網絡檢測和網絡修復等;創新型軍事理論人才,深諳戰略、戰爭與作戰理論,以及國防與軍隊建設理論,懂得軍事信息技術,理論創新能力強,能為我軍打贏信息化戰爭和推進信息化建設提出理論創見;精英型作戰人才,能熟練掌握和使用信息化武器裝備,正確組織戰場信息作戰,合理運用各種戰法,實現戰役戰斗的勝利。多能型的軍事人才隊伍,是軍隊現代化對軍事人員總體能力素質的時代呼喚。

全面推進軍事人員現代化

貫徹落實習主席部署要求,全面推進軍事人員現代化,關鍵是要有實際舉措和可靠抓手。要以實施人才戰略工程為牽引,以更大的決心、更高的標準,加快我軍人員現代化進程。

堅持以構建科學標準體系為前提。我軍軍事人員,如果從具體對象而言,指的是服現役的軍人和為軍隊服務的相關人員。人員類型及其承擔的使命任務不同,現代化的標準內容不一樣,衡量的尺度也不一樣,必須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抓。首先要建立健全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各級各類軍事人員現代化標準體系,并細化量化為可操作的具體指標。一方面,便于各類軍事人員能夠對照標準指標進行自測自檢,正確評價自己,明確努力方向,激發成長成才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在推動人員現代化建設中,便于各級黨組織有更加科學合理的依據遵循,規劃好所屬單位人才成長路徑,提高人員現代化建設質量效益。

堅持以“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為關鍵。軍事人員現代化關鍵靠教育,而教育模式又是關鍵中的關鍵。要始終堅持面向戰場、面向部隊、面向未來的原則,切實按照“軍隊院校教育、部隊訓練實踐、軍事職業教育”三位一體模式,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充分發揮出院校教育“孵化箱”、部隊訓練實踐“磨刀石”,以及軍事職業教育“助推器”作用功能,共同催生出一大批我軍各類優秀軍事人才,不斷推動軍事人員現代化工程取得實質性突破。

堅持以推動軍隊職業化路子為根本。實施軍隊職業化,有利于部隊戰斗力的提升,有利于更好地建設一支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人隊伍,有利于保持軍事人才隊伍穩定,有利于減輕國家每年承擔安置轉業軍人帶來的壓力。要積極適應時代要求,充分借鑒西方發達國家軍隊職業化的有益經驗做法,結合我們的國情軍情,加快探索推動我軍職業化的步伐。用堅持走軍隊職業化的方法路子,不斷健全完善不拘一格的征兵選拔、靈活務實的人才保留、相對優厚的待遇保障等制度機制,從而達成實現軍事人員現代化的最終目的。

堅持以軍民融合共育人才為輔助。軍民融合很重要的體現是軍民人才的融合。地方人才是部隊人才的重要源泉,是軍事人員現代化的有力補充,能夠成為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力量。要堅持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之中,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獲取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豐富資源和強大支撐。尤其在軍民融合共育人才方面,聚焦強軍急需的涵蓋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武器系統、氣象水文等信息化領域高端人才,采取“梯次融才”“借地育才”“借才引智”等模式,豐富人才培養種類,開辟軍事職業教育新渠道,有效運用豐富的社會人力資源,縮短軍事人員現代化周期,努力用最低的成本獲得最大效益,牽引國家教育資源向軍事能力建設轉化。

堅持以拓展國際化視野為補充。推動軍事人員現代化要擁有國際視野,善于放眼世界,主動瞄準強敵,確保超越對手、高人一籌。要利用與外軍開展聯演聯訓契機,全方位鍛煉提高一線軍事指揮員聯合作戰指揮能力,從“開門練兵”中查找差距不足、磨練摔打提高;要堅持把參加國際軍演作為戰備訓練、培養人才的重要平臺和途徑,將本土演練轉化為在國際海空域以及未來可能的作戰方向上強化訓練,做到未雨綢繆。要建立健全與不同國家軍隊相互間的訪問交流機制,開設國際軍事論壇,加強國際軍事交流;健全完善系統的軍事比較學,研究外軍先進軍事思想、軍事戰略、武器裝備知識、主要作戰對手軍事術語和作戰語言等,做到知己知彼,增強應對未來不測之能力。

(作者:徐遠興 李曉輝,均系軍事科學院黨的創新理論研究中心研究員)

編輯:曾珂

關鍵詞:中國推進軍事人員現代化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真实国产老熟女无套中出 |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国产综合 | 日本三级韩国三级韩三级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字幕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图 | 亚洲处破女AⅤ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