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委員發言 委員發言
針對工人組織程度降低實際采取對策措施
由于市場化改革和信息化發展,企業組織方式、生產力結構、工人隊伍情況都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過去是征地建廠、購置設備、招募工人,發放工資、組織生產、購買保險,現在這種方式發生了明顯變化:一是企業去實體化,生產方式去實體化和生產資料去實體化。二是用工去雇傭化,工人與企業從雇傭關系轉變為勞務合作關系,大量產業工人從“單位人”向“社會人”加速轉變。三是報酬去工資化,工人獲得的報酬從工資向經營性收入、投資性收入及勞務性收入等合作取酬轉變,企業與工人的直接經濟聯系被切斷。
丁小崗 人民政協報記者 賈寧 攝
三個變化的核心是出于市場競爭需要,以降本增效為目的,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但由此帶來的產業工人組織化程度降低,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弘揚存在一些困難。
一、 產業工人的組織基礎萎縮,沒有工廠聚集工人,工會、共青團各級組織在動員和組織工人方面比較困難。
二、 工人階層分化和訴求多元,因缺少共同價值取向難以形成合力。
為此,建議:
一、 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一定要抓住大多數。評選出來的勞模大多是體制內的,體制外的很少,今后要關注體制外的產業工人群體。
二、 切實在技術培訓方面下功夫。建議人社部及相關部門在組織技能比賽上多下功夫,第一要提升規格,第二要加大規模,第三要加大物質獎勵力度,吸引體制外產業工人參與其中。
三、 提高產業工人主人翁地位。如適當增加工人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的比例,讓勞動有尊嚴、勞模最光榮、工匠最體面成為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成長之基、弘揚之源。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