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新聞背景:人民軍隊司號制度的歷史發展
新華社北京9月11日電(劉濟美、陳零)司號是世界各國軍隊進行通信聯絡、實施正規化管理、鼓舞軍心斗志的傳統手段。紅色軍號伴隨著人民軍隊從無到有、由弱到強,聚集了人民軍隊諸多寶貴精神財富。
我軍早在初創時期就建立了司號制度。1927年,參加八一南昌起義的國民革命軍中編有司號分隊和司號兵。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成立后,為保障各級首長調動和指揮部隊,在軍部副官處編司號班、設司號官,在團、營、連分設司號長、號目和司號員。1931年11月,中革軍委總參謀部在瑞金召開紅軍司號會議,根據部隊在作戰中反饋的意見建議制定頒布了《中國工農紅軍軍用號譜》,并發出《關于司號問題的通令》,人民軍隊首次擁有了自己的號譜和司號制度規范。號譜分為戰斗號譜、勤務號譜、名目號譜、儀式號譜四類共300余種。1933年3月,中央在瑞金附近坪山崗設立紅軍通信學校,開設號兵班次,開始系統培訓司號骨干。革命戰爭年代,軍號為保障戰爭勝利發揮了巨大作用。
新中國成立后,我軍形成了完善的軍隊司號制度。全軍部隊在連編設司號員,營編設司號班,團編設司號排,司號員成為我軍基層部隊傳統的“八大員”之一。1951年,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戰場。我志愿軍團以下部隊廣泛使用軍號,對“聯合國軍”的心理震懾、士氣打擊起到了重要作用。1962年6月,原總參謀部通信兵部根據部隊在多年使用號譜中的意見建議,重新編印下發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號譜》。該版號譜分勤務號譜、名目號譜、戰斗號譜、儀式號譜共四類109種,還附錄了兩類共8個練習曲譜。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隨著戰爭形態的演進和我軍現代化建設發展,軍號的指揮通信功能逐步弱化,應用使用范圍逐步縮小,部分軍營甚至不再使用軍號。
這次恢復和完善工作著眼發揮軍號在強化號令意識、傳承紅色基因、正規部隊秩序、營造備戰打仗氛圍等方面的獨特作用,擬將原有的名目類、勤務類、戰斗類、儀式類四類109種號譜,精簡優化為作息類、行動類、儀式類三類21種號譜,采用司號員吹奏和播放電子號音相結合的方式實施。(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司號 號譜 人民軍隊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