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我國40歲以上人群痔瘡患病率超三成 經濟負擔達500億
全國政協委員安阿玥:肛腸疾病科學防治最關鍵
人民政協網北京9月16日電(記者 李木元)“研究顯示,我國40歲以上人群痔瘡患病率達到31%左右,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500億元人民幣。” 在9月16日于北京舉行的2018年中華預防醫學會肛腸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肛腸科主任、中華預防醫學會肛腸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安阿玥呼吁,對于痔瘡等肛腸疾病,既要重視科學治療,也要注意科學預防。
肛腸疾病是多發病、常見病,常見的包括痔瘡、肛周膿腫、肛瘺、直腸脫垂、肛裂、肛門直腸狹窄等。其中以痔瘡常見、多發、反復。
中華預防醫學會肛腸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安阿玥致辭
安阿玥介紹,“十人九痔”,痔瘡占肛腸疾病的比例高達87.25%,其中內痔最常見,占所有痔創的近60%。很多人對痔瘡不夠重視,實際上這個所謂的小病、常見病危害巨大,每年造成的勞動力受損達2000萬~3000萬人。
“目前肛腸病治療比較混亂,一些醫院、診所醫生水平參差不齊,有些本可以保守治療的疾病,卻盲目使用PPH等外科療法,不僅治療效果不佳,還可能帶來副作用。實際上對于較輕的Ⅰ期內痔,通過服用中藥和日常生活調理,完全可以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安阿玥呼吁廣大患者,一方面不要盲目聽信廣告宣傳,到正規醫院肛腸科治療;另一方面學會、協會應充分發揮專家優勢,深入開展肛腸病防治研究,制定行業標準,助推肛腸疾病治療規范化。
會議現場
據了解,傳統的硬化劑、壞死劑注射療法術后存在局部硬結、直腸狹窄、壞死大出血等并發癥,
且操作不便掌握,易出現失誤。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安阿玥潛心研究30多年,挖掘中醫理論,通過現代病理學研究,提出“收斂化瘀”新治法,在此基礎上,研發新藥芍倍注射液,最終創立解決內痔硬結、狹窄、壞死出血的“安氏注射法”新技術。多中心、臨床對照試驗顯示,該療法內痔的治愈率提高了 16.87%;復發率降低了10%左右,且未見并發癥發生。
此外,在肛腸疾病外科手術方面,安阿玥還研究出主灶切開對口引流治療肛周膿腫手術、低位切開深部引流治療高位肛瘺手術等創新療法,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推廣。
“安氏療法”因手術時間短、微創、出血少、痛苦小、療程短、恢復快、復發率低,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公認和贊譽,被原衛生部批準為“面向農村和基層推廣適宜技術十年百項計劃”, 2015年做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中醫適宜技術成果包”面向全國推廣。
本次年會由中華預防醫學會肛腸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承辦。主題是“創新 分享 發展”,旨在提高人民群眾對肛腸疾病的重視程度,預防和規范肛腸疾病治療,避免和減輕肛腸疾病造成的健康損害及經濟損失。
安阿玥主任委員為肛腸專委會顧問頒發聘書
會議由由中華預防醫學會肛腸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常委馮大勇主持。安阿玥致開幕辭,介紹了委員會成立兩年來的工作情況,勉勵專委會成員繼續努力做好肛腸疾病的預防及控制工作,服務好患者,為健康中國做出貢獻。會上還舉行了肛腸專委會痔病學組、肛瘺學組成立儀式,向痔病學組主任委員王寧,副主任委員馮月寧、張溪、王鵬、孫平良頒發聘書;向肛瘺學組主任委員劉佃溫,副主任委員曹波、柳越冬、趙剛頒發聘書;向專委會增補委員、專委會顧問、學組代表頒發聘書。
編輯:秦云
關鍵詞:痔瘡 全國政協委員 安阿玥 科學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