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應對“驚濤駭浪”還需“精兵利器” ——委員熱議提升我國海洋救助能力

2018年09月30日 10:14 | 作者:謝靚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作為一個擁有300萬平方公里“藍色國土”的海洋大國,建立強大的海洋救助保障體系十分必要。然而,我國海洋救助保障體系無論裝備設施還是人員機制都存在薄弱環節,與“海洋強國”戰略尚不匹配。9月28日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上,如何補短板、打造我國海洋救助的“精兵利器”,成為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陳義興委員發言。

陳義興委員發言 人民政協報記者 賈寧 攝

“從2016年到2018年6月,福建一共發生了海上險情363起,平均三天一起,這個數字還只占我國同期海上險情的1/10左右。”會上,來自福建的陳義興委員說,從險情發生的頻率上,可見加強我國海洋救助能力建設的緊迫性。然而,據陳義興估算,我國海域平均每近16萬平方公里、近1000公里的海岸線只有一個救助基地,救助能力明顯不足。為此,陳義興建議打造具備救助航空器、救助艦艇和應急救助隊“三位一體”快速高效的海洋救助基地,并按照專、精、強、特的要求,加強基地責任轄區所有救助力量的融合和應急聯動,提升基地的應急處置和應急保障能力。此外,他還建議加強航空專業搜救力量,“我國海域幅員遼闊,海上搜救速度對于這么大面積來說還是比較慢的,建議國家大力扶持通用航空救助項目建設,給基地配備適當數量的中遠程固定翼飛機。”

說起航空救助,從事遠洋運輸行業的高彥明委員有過一次親身經歷:“我們有一次在美國裝完貨回來,有個船員顱骨嚴重受傷,美國海岸警備隊派直升機,在距離兩百海里的地方順利把人救走了。”高彥明說,我國目前大多以拖輪為主,救助的距離一般只有四五十海里,應該加強兩百海里救助能力建設。

“我們在深海和遠海的救助能力不足,馬航MH370的搜救就暴露了這方面的短板。”會上,王先進委員認為,加強這個領域的國際區域合作有助于提升我國救助能力,但目前我國與周邊海域國家的常態化的溝通機制建立還不到位,在深遠海大型船舶、飛機等專業裝備的制造能力也有欠缺。他建議深化同東盟國家在這方面的務實合作,并加強深遠海搜救隊伍裝備建設,尤其是高海況、續航能力強、性能好的專業船舶、飛機以及深海掃測設備,要加大投入,將技術引進與自主研發相結合,打造自己的“利器”。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救助 海洋 委員 提升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色资源在线精品 | 亚洲不卡中文字幕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久久字幕 | 亚洲最大的中文视频网站 |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高清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