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論述>要聞 要聞
新時代的一場思想洗禮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這個初秋,注定將成為新時代人民政協發展歷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9月29日至30日,全國政協領導同志、地方政協主席、全國政協機關和專委會負責同志、委員、專家齊聚北京,上了一堂思想“大課”———召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
思想是指路燈,是航向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今天,人民政協制度將迎來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新時期,迫切需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為指引,在新的歷史方位上開啟新征程。只有對這一思想學得更深、悟得更透、做得更實,人民政協事業才能從思想的源頭汲取與時俱進的不竭動力,在前行道路上始終不偏不倚,與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同頻共振”。
這次會議是新時代的一場思想洗禮,是對近半年來全國政協系統以理論學習、思想武裝促進工作質量提升主要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對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走深走實的再次動員和部署。通過學習研討,大家進一步統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識、明確了方向,一張人民政協事業進步發展的新藍圖正在徐徐展開。
堅守黨的領導這一“圓心”
人民政協要畫出最大同心圓,先要定牢圓心,圓心牢了,同心圓才能不偏不倚、越畫越大。這個“圓心”,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堅持中國共產黨對人民政協的領導,是人民政協成立時的共識,也是建立政治協商制度的前提。當前我國經濟社會面臨深刻變革,利益格局更加復雜,思想觀念更加多元,尤其需要全面加強黨對政協工作的領導,對此,每一位與會者都有深刻的認同。
“越是在這種時候,越要確立政治上的主心骨。”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主任朱小丹在會上說。福建省政協主席崔玉英說:“要在事關道路、制度、旗幟、方向的根本問題上更加堅定、更加自覺。”
當前,政協系統還存在黨的組織不健全、工作有盲區、黨員委員作用發揮不充分等問題,落實黨對政協工作的全面領導,就要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確保黨中央的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實到政協全部工作之中。
黨對政協工作的領導是靠黨員與黨外同志合作共事來實現的。吉林省政協主席江澤林在發言時認為,要充分發揮各級政協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重要作用,更好地發揮各級政協黨組在政協工作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政協組織中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與會人士認為,落實黨的領導,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還要把握好思想政治引領與建言資政的關系。
建言資政要堅持“求同存異”,在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葉小文看來,“求同”就是要“把政治底線這個圓心固守住”,不能因為要在不同情形下尋求最大公約數,就動搖了必須固守的政治底線,松懈了思想政治引領。葉小文說,要把政治底線這個圓心牢牢守住,把包容的多樣性半徑盡量拉長,努力畫出最大同心圓。
引導社會凝聚共識也是服務大局
通過民主協商形成和凝聚共識,是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任務。
凝聚共識,是方向,也是目的。與會人士認為,協商中,各黨派各族各界人士接受黨的主張是凝聚共識,黨采納了大家的建言,也是凝聚共識,我們既不能把手段目的化,忘記凝聚共識是政協協商的目的;也要運用好手段,努力增進最大共識度、形成最大向心力,堅持求同存異、求同化異。
會上,談到求同存異時,武漢大學政治文明與政治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虞崇勝說:“在政協,不同地方、不同基層、不同領域的人士,總會有不同的想法,哪些是可以‘求同’的?哪些是可以經過做工作轉化為共識的?把最大公約數找出來,這是人民政協的使命。”
其實,人民政協作為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要在“內部”凝聚共識,也要面向社會凝聚共識,這也是服務大局的體現。
政協工作的履職盡責,不僅僅是對政策制定提出意見建議,還包括政策宣傳、社會引導等內容。與會人士一致認為,政策的制定要集思廣益,而政策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社會對政策的認知和支持程度,共識度越高,政策實施就越有效,因此,引導社會凝聚共識同樣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而且是更重要的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要探索新舉措,建立新機制,鼓勵和支持政協委員深入界別群眾,正面發聲,宣傳政策,解疑釋惑,理順情緒,維護穩定。
在這方面,虞崇勝認為,人民政協在宣傳改革發展的大政方針、引導所聯系群眾支持和參與改革發展、為改革發展添助力增合力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包心鑒認為,人民政協要引導所聯系成員和廣大群眾“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參與改革”,凝聚改革共識,匯聚改革正能量。
突出履職質量導向
學,是為了更好地運用。當前,在這一重要思想指引下,人民政協要排出任務表,畫好路線圖,把學習成果真正轉化為履職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有兩個關鍵詞是‘加強’和‘改進’,加強針對的多是薄弱環節,改進針對的多是不足之處。”會上,河北省政協主席葉冬松談了他的理解。
聚焦“加強”和“改進”,必須把履職質量導向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這是與會人士的一致觀點。大家認為,政協各項履職活動要從注重“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出了什么效果”轉變,以完善的工作制度機制倒逼工作質量的提升。“要把提質增效貫穿到政協工作全過程和各方面。”重慶市政協主席王炯說。
河南省漯河市政協主席呂巖認為,政協要有高質量的工作標準,強化精品意識,制定評價建言資政質量的標準。同時,還要有高質量工作的方法,建立政協高質量履職長效機制。在談到提案質量時,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主任李智勇認為,要改變追求提案數量的做法,探索提高質量的舉措。
政協工作的質量,在某種程度上也取決于委員履職能力。與會人士認為,作為黨和國家“一線”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民政協理應加強委員隊伍建設,大力推進履職能力建設,著力提高委員的政治把握能力、調查研究能力、聯系群眾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對此,山西省政協副主席席小軍建議強化委員履職管理和正向履職激勵,引導委員把責任扛在肩上,展現新時代的良好形象。
這次理論研討會在9月30日圓滿結束,69年前的這一天,也正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勝利閉幕的日子。在走過櫛風沐雨的69年后,人民政協又一次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指引下,開啟新的偉大實踐。
編輯: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