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會議 會議
四川省政協“我為扶貧攻堅做件事”工作推進會小記
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政協如何助力?
——四川省政協“我為扶貧攻堅做件事”工作推進會小記
人民政協報記者 韓 冬
從涼山州美姑縣城出發,到樂山市沐川縣參加會議,美姑縣政協主席沙明英整整跑了8個小時。這段不足300公里的道路,因為要翻越大小涼山,且道路狀況不佳,所以異常艱難。
資料圖
“我們彝區深度貧困落后的現狀,同長期閉塞,交通不便有極大的關系,需要盡快改變,需要加速發展!”9月27日,在四川省政協聚焦聚力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持續深入開展“我為扶貧攻堅做件事”工作推進會的現場,沙明英大聲呼吁。
“盡管省政協啟動“我為扶貧攻堅做件事”活動以來,全省政協各級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積極響應,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幫扶活動,取得了明顯成效。”“但面對全省還有68個貧困縣、5295個貧困村和171萬貧困人口的現狀,省政協黨組感到,應該進一步聚焦聚力深度貧困地區脫貧工作,總結交流經驗,研究部署高質量持續深入開展‘我為扶貧攻堅做件事’活動的方法舉措。”四川省政協秘書長王建軍道出會議初衷。
蒙蒙秋雨中,與會人員先后走進了四川峨眉山竹葉青茶葉有限公司、四川永豐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和四川森太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述三家企業都是政協委員通過發展產業帶動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典型,據統計已累計在貧困地區投入近億元資金,興建10余萬畝茶園,種植2萬余畝魔芋,帶動1.1萬余戶貧困戶增收。
“要讓深度貧困地區貧困戶脫貧致富,必須把產業發展放在第一位。只有產業建立起來了,才能帶動發展,輻射貧困戶持續增收。”省政協副主席崔保華表示,政協委員興辦的企業,把貧困戶嵌入產業鏈發展之中,帶動了大小涼山、烏蒙山等深度貧困地區農戶增收,真正實現了企農雙贏。
45名來自深度貧困縣的政協主席實地參觀學習。幾名來自民族貧困地區的縣政協主席當場表示,要更加廣泛地發動政協委員參與脫貧攻堅,通過產業帶動脫貧致富,推動“我為扶貧攻堅做件事”活動邁向深入。
聚焦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政協如何助力?在討論交流中,與會者就此集思廣益。
成都市政協副主席郝康理介紹,按照全省“7+20”省內對口援藏機制要求,該市20個縣(市、區)對口幫扶甘孜州、阿壩州19個縣(市)。近兩年來,成都市政協聯合縣(市、區)政協開展了跨地區、大規模的專項民主監督,提出了針對性強、可操作的意見建議,助力對口幫扶落到實處。
樂山市政協主席易凡把該市政協幫扶深度貧困地區,扎實開展扶貧攻堅活動的經驗總結為“五個聚焦”----工作認識始終聚焦脫貧攻堅“立”,工作策劃始終聚焦脫貧攻堅“走”,工作經歷始終聚焦脫貧攻堅“轉”,工作舉措始終聚焦脫貧攻堅“施”,工作保障始終聚焦脫貧攻堅“做”。
“我們提出的‘七個著眼’,既幫扶貧困群眾解決眼前之急,又幫助謀劃長遠之計。”甘孜州政協主席向秋表示,全州政協系統已實現投入力量“全覆蓋”、出謀劃策“多角度”、扶貧幫困“廣參與”、助推脫貧“常態化”。
阿壩州政協副主席王明輝直接從若爾蓋縣脫貧幫扶的現場趕到會場,他帶來了一組數據----三年來,全州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參與“我為扶貧攻堅做件事”活動1.4萬余人次,開展履職活動和辦實事好事3.5萬余件次,受益群眾達12.9萬余人次,州政協機關先后被省委、州委評委“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在我的辦公桌上有塊警示牌,上面寫作‘我是一名政協委員,我為扶貧攻堅做件事’。”綿陽市政協委員李代全在自己的企業成立了一支60人的脫貧攻堅突擊隊,每年從公司利潤中拿出25%作為扶貧攻堅專用金,共計幫扶297戶829人脫貧解困。他的發言贏得與會者的熱烈掌聲。
會議結束,沙明英要趕回縣里。“回去以后既要按照政協工作職能當好脫貧攻堅的參謀員和監督員,又要根據脫貧攻堅工作實際需要當好脫貧攻堅的一線運動員和實際操作員,”沙明英對記者說,“總之,我會帶領政協委員和機關干部們,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為脫貧攻堅多做添磚加瓦的實際工作。”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政協 脫貧 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