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品鑒收藏品鑒

明代素三彩龍鳳紋香爐:金龍呈祥踏紫云

2018年10月24日 15:29 | 來源: 收藏快報 
分享到: 

這是一件明代素三彩龍鳳紋香爐(見圖),長32.6、寬24.4、高32.5厘米。其爐口為長方形,直口下內收呈臺狀,外側飾回紋,高直頸,亦為長方形,兩端中間開設對稱方孔。其下為爐腹,四角為委角下垂內收,爐兩側為透雕云龍紋,龍身彎曲成波狀,四足爪強壯有力,分踏云朵。龍身間施黃、綠釉,云朵為紫色,意為“金龍呈祥踏紫云”。爐兩端雕塑金鳳飛翔于牡丹花上。爐腰下起腰線。施綠釉及足,四足為卷云狀外起,下承長方形托泥。


圖1

圖2

明代素三彩龍鳳紋香爐的龍(圖1)、鳳(圖2)紋飾兩面

“素三彩”一詞首先出現在清末寂園叟所著《陶雅》中:“西人以康熙黃、茄、綠三色之瓷品為素三彩。”其中的“三”代表多數,無特定含意。之后,民國初年的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中也提到:“茄、黃、綠三色繪成花紋者謂之素三彩。”1989年版《辭海》中“素三彩”的定義是:“瓷器釉彩名。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綠、黃、茄紫三色而燒成。始于明正德年間,清康熙時繼續燒制。”除此之外,陶瓷界還有另外一種“素三彩瓷”的定義,即“素三彩瓷是瓷器釉上彩品種之一,是以黃、綠、紫三色為主的瓷器,其實并不限于此三色,但不用紅色。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溫燒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劃好的紋樣內,再經低溫燒成。因色彩中沒有紅彩,故名。”

“素三彩”中的“素”可以歸結為兩種含意:一種為該器使用“素胎”(又稱“素燒胎”)燒制。“素胎”是陶瓷生坯沒有上釉前預燒的胎,它既可增強坯體機械強度,使其在搬運時不容易損壞,又可在上彩釉時不會因浸濕坯體而導致坼裂。出于以上原因,該工藝在陶瓷制作中經常使用。另一種是古代有“紅為葷色,非紅為素色”之說,該器所用色釉以“素色”為主,故名。

明代素三彩是在唐宋三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只是隨著瓷器燒制技術的提高,御廠改用素燒瓷胎代替以往的素燒陶胎。這一變革不僅進一步增大了“素胎”的機械強度,也提高了成品的精美程度,成為明清三彩與唐宋三彩的最大區別。


編輯:楊嵐

關鍵詞:明代 龍鳳紋香爐 素三彩龍鳳紋香爐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人人爱草免费国产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流畅不卡精品 |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视频 | 亚洲h在线播放在线观看h | 中文字幕成乱码熟女 | 综合久久久久婷婷丁香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