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出門總愛迷路是因為腦子“缺根筋”嗎?

2018年11月01日 10:42 | 來源:新民晚報
分享到: 

點擊進入下一頁

圖說:挪威科學家梅·布萊特和愛德華·莫索爾夫婦 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

今天上午,挪威科學家梅·布萊特和愛德華·莫索爾夫婦相繼登臺發表主旨演講。隨后,他們又并肩走進新聞發布廳,接受記者專訪,暢談“路盲成因”“機器情感”“復制大腦”和“老年癡呆”等話題。兩人因“發現構成大腦定位系統的細胞”獲得2014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多年前,志同道合的兩人對自己不會迷路產生了強烈好奇,于是共同組建實驗室,開始研究大腦中的位置細胞。

路盲腦子里缺啥?

在獲得諾獎的研究中,莫索爾夫婦識別出一種神經細胞,稱之為“網格細胞”,能產生一種坐標體系,能幫助大腦搜尋路徑、準確定位。

幾乎每個人身邊都有路盲朋友,他們的腦子里先天就有某種功能缺陷嗎?梅·布萊特笑著回應說,容易迷路并不一定是細胞功能性缺失,很可能只是由于注意力不夠集中。“如果我們多關注身邊移動的人群或參照物,更加集中注意力,就會有明顯好轉。”

點擊進入下一頁

機器會有情感嗎?

近些年,人工智能的技術發展突飛猛進,許多人很好奇:機器能否擁有像人類一樣豐富的情感?梅·布萊特解釋,帶有濃烈情感的記憶片段,會在大腦中留存得更加深刻和鮮活。人的神經細胞網絡具有傳遞情感的重要功能,對機器深度學習的具體分層尚不夠了解。

“目前,機器通過深度學習,可以重現認知,但距離感知情緒、重現情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愛德華·莫索爾補充說。

大腦能否被復制?

那么,計算機能否完全重現大腦的復雜機制?

點擊進入下一頁

梅·布萊特直言,現階段還無法做到。“生物體的功能性細胞可以復制,但要想傳遞、復制人的豐富經驗和體驗,太難了。克隆技術即便可以完全復制人體所有基因,但我不僅僅是這些基因的組合,還擁有幾十年的人生體驗,不斷地與周邊環境和人互動。”

老年癡呆能預防?

愛德華·莫索爾上午介紹,他們在腦科學和神經科學方面的基礎研究,對人類更深入地認識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癡呆癥)有重要意義。

“通過研究老年癡呆癥患者大腦中導航記憶的受損情況,我們深入探索這一病癥的固定模式,并發現了一些有規律的前兆。”愛德華·莫索爾說,這些發現讓提早多年干預老年癡呆癥成為可能。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曹剛

編輯:趙彥

關鍵詞:出門迷路 腦子缺根筋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欧美 | 色吊丝中文字幕资源在线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久久99九九精品久久久久齐齐 | 久久丝袜国产精品视频 | 视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