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北京市罕見病患者求醫將有望少走“彎路”
本報訊(記者 劉歡)罕見病,對于病人來說罕見,對于醫生來說同樣罕見。患者極易誤診,常常輾轉多家醫療機構才最終確診。為提高罕見病診療水平,維護罕見病患者健康權益,日前,市衛健委和北京醫學會罕見病分會,制定并公布了《具備第一批罕見病目錄中所列疾病診治能力推薦醫院/科室名單(2018年)》。今后,罕見病患者求醫將有望少走“彎路”。
為使罕見病患者得到規范治療,保障患者醫療安全,市衛健委和北京醫學會罕見病分會制定了《具備第一批罕見病目錄中所列疾病診治能力推薦醫院/科室名單(2018年)》。目前國家第一批121種罕見病目錄中,根據本市患病人口規模及實際診療情況,每種疾病分別有2家至7家推薦醫院。比如,“自身免疫性腦炎”,推薦的醫院及科室有: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科、神經內科,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內科,宣武醫院神經內科,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內科和懷柔北京兒童醫院神經內科。因患者體內α-半乳糖苷酶A先天性缺乏導致的四肢劇痛的“法布雷病”,推薦的醫院科室則有: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內科、兒科、腎內科,北京協和醫院遺傳代謝科、腎內科、兒科,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神經內科和北京朝陽醫院腎內科。同時,市衛健委還建立了動態調整機制,根據醫院實際診療能力對推薦名單不定期調整。
市衛健委要求,各區衛生計生委、各三級醫院要加強罕見病醫療質量控制管理,應用信息化手段加強罕見病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反饋,持續提升罕見病診療能力和醫療服務質量。對已經具有診治能力的推薦醫院,要進一步加大罕見病骨干人才培養力度,及時了解掌握國際前沿動態,不斷提高醫院相關罕見病診治水平。暫未列入首批推薦醫院的三級醫院要結合自身功能定位,提高診療能力,爭取早日進入推薦名單,為罕見病患者提供更多選擇;或提高鑒別診斷能力,及時將疑似罕見病患者推薦到有診療能力的醫院進一步診治。
市衛健委要求各區衛生計生委、各三級醫院以醫聯體為載體,持續推進雙向轉診,不斷優化醫聯體綠色通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落實首診負責制,有效引導疑似罕見病患者及時轉診到上級醫院;上級醫院引導有需要的確診患者,轉回到基層醫院進行康復治療。
同時,由于大部分罕見病需要多學科、跨專業的臨床專家以及醫學遺傳學專家協作才能精準診治,各醫院要充分利用本市優勢醫療資源集中的特點,發揮專科醫聯體的作用,同時在院內建立起配合默契、銜接有序的轉會診機制,保證罕見病患者接診、檢查、診斷、手術以及住院治療流程優化、質量安全。
未來,北京醫學會罕見病分會將積極整合全市乃至全國罕見病專家資源,加強學術交流,提升罕見病診療水平。同時,將進一步推廣有關罕見病的新技術、新成果,制定罕見病臨床路徑、診療指南或專家共識;推動罕見病研究,建立罕見病患者數據庫,為罕見病流行病學提供數據資料;進一步普及罕見病醫學衛生知識,提高民眾自我保健意識和預防水平等。
編輯:趙彥
關鍵詞:北京 罕見病患者 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