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成都七中直播網課參與方:屏幕是在改變命運
原標題:成都七中直播網課參與方:屏幕是在改變命運,要補的課還很多
鐘李雋仁。 成都商報客戶端 圖
一篇《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讓做了16年的成都七中東方聞道網校突然火了。
“突然之間就(刷屏了)。”近日,林蔭公益發起人鐘李雋仁向澎湃新聞記者說。鐘李雋仁4年前畢業于成都七中,所在的班級就是“被直播班”,收看直播的,是來自200余所貧困偏遠地區學校的學生們。
2017年,鐘李雋仁與幾位同學聯合設立了公益組織,取名林蔭公益,依靠社會捐贈,從東方聞道公司以公益性優惠價格購買直播網課,提供給沒有條件購買網課的學校。這些接受網課的班級會被稱之為“林蔭公益班”。
取名“林蔭”,是因為成都七中就坐落在成都市林蔭中街上。東方聞道即成都七中網校的運營方。
在《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的文章中,開設直播班的東方聞道網校負責人王紅接介紹,16年來,7.2萬名“遠端”學生全天候跟隨成都七中平行班直播,一起上課、作業、考試,走完了高中三年,其中88人考上了清華北大,大多數成功考取了本科。
鐘李雋仁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林蔭公益的第一個公益班是在四川省攀枝花市鹽邊中學。
2018年11月2日,鹽邊縣中學校成都七中東方聞道網校林蔭公益“公益班”舉行開班儀式,鹽邊縣政府副縣長朱峰、鹽邊縣教育體育局副局長陳天順出現在儀式上,鐘李雋仁以林蔭公益理事長的身份為公益班開班致辭。
“鹽邊既不是國家貧困縣,也不是民族縣,拿不到國家貧困縣和少數民族縣的補貼,但是它又缺乏這個教育資源。”鐘李雋仁告訴記者,在他看來,一些并非貧困縣但實際上教育資源也比較缺乏的地方,也需要得到關注和幫助。
對直播課程效用的問題,鐘李雋仁認為,網絡直播課程是改變教育資源分配模式的一種方式,優秀的老師資源有限的,但是直播就可以把他們的能量放大,受益的人更多。但他也直言,“直播網課確實存在有些學生不能適應的情況,因為直播網課對學生的基礎有要求。”因此,收看直播網校的“遠端”學校,應做好配套的工作,評估課程的適用性,以及滿足學生在新型學習環境下的需求。
在鐘李雋仁的理解中,解決教育不公平,使用網絡直播課程來改變教育資源的分配僅僅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仍然是應該增加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
鋪天蓋地的輿論中,更大的質疑指向直播網課的運營方東方聞道——這本身是一家商業化運作的公司。坐擁優質教育資源的成都七中,直播課程是收費的,盡管購買網課的對象可能是貧困地區的學校。此外,東方聞道負責人王紅接在2016年一次不成功的資本運作,也讓外界關注其做網校直播的初衷。
王紅接
很難用一個非黑即白的詞匯來定義王紅接他們做的事情。在林蔭公益的第一個公益班項目上,東方聞道給其的報價,為正常網班的半價。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東方聞道的網課,已經提供給了兩百余個班級,林蔭公益班僅僅是其中之一。
林蔭公益的第一個捐贈者,是鐘李雋仁實習時所在的公司,這筆錢能覆蓋鹽邊中學林蔭公益班3年的直播網課費用。“我們希望通過跟外部的合作,把優惠的模式固定下來,希望我們未來開的班,都是這個價格。這樣的話,就更能說服我們(指林蔭公益班)的捐贈者。”鐘李雋仁說。
除了設立林蔭公益班,林蔭公益還在嘗試通過寒暑期項目制學習訓練營、一對一幫扶、(提名貧困學子成為聯合國、APEC中國青年代表)等方式,來為貧困偏遠地區的學子拓寬視野。
鐘李雋仁介紹,在2018年7月林蔭公益舉辦的一場為期七天的訓練營中,有來自四川50名優秀貧困高中生參與,依照興趣特長分組,由清華、北大、復旦等高校的學生或是畢業生擔任“小導師”,帶領這些高中生走入大學校園、高新企業、參觀博物館等,并進行關于未來夢想與規劃的討論。
“希望他們多看看。不僅是看網課,(我們還希望)幫助他們多看看外面的世界。”鐘李雋仁說。“同學們來參加我們的(訓練營)項目,如果想做一個建筑的項目,那么清華大學建筑系的人就會帶著他們來修個小房子(模型),通過這種做項目的方式,去了解這個專業。最終核心目的是鼓勵和激發他們奮斗的動力,與老師建立長期聯系,(鼓勵他們)追求自己的理想。而不是到了高三的時候,首先不知道為什么學習,(然后)隨便填個志愿就走了。”
以下為澎湃新聞記者對話林蔭公益發起人鐘李雋仁的對話實錄
澎湃新聞:就你了解的情況,成都七中當年為什么做這個網校直播的項目。
鐘李雋仁:王總(指東方聞道網負責人王紅接)在相關采訪中說,當年是受101中學的啟發,看到這種模式是可以幫助到更多的人的,而且覺得把教育資源分享給更多的地方。七中不只是追求升學,也想有一些社會實現,社會價值。
澎湃新聞:買課的也不僅是貧困地方的學校。
鐘李雋仁:分為兩種。一種是國家級貧困縣,少數民族地區,政府直接采購。但是也可能出現效果不理想的情況,因為學生的基礎可能跟不上。但有一些學校,像中等以上(經濟條件)地區的學校,其實是比較需求這類課程的。有些縣的學校有經濟條件,就主動購買直播網課了,有的地區需要社會組織聯合社會資本來幫助。
澎湃新聞:林蔭公益班落地的第一家是鹽邊中學?
鐘李雋仁:這種多方模式是這樣的,林蔭公益班由成都七中網校提供課內教育資源,林蔭公益提供課外發展機遇,社會資本提供項目運營經費。同時,鹽邊中學作為項目的落地主體,和七中網校配合日常運營。
為什么選擇鹽邊中學,因為鹽邊既不是國家貧困縣,也不是民族縣,拿不到國家貧困縣和少數民族縣的補貼,但是它又缺乏這個教育資源。
澎湃新聞:你們和鹽邊中學是怎么聯系上的?
鐘李雋仁:我們是主動找到他們的。當時是通過有關領導去協調的,找到了他們縣政府相關部門,就把學校對接上了,他們學校非常重視,現在這個班目前為止比較順利,我們也在做中期的調查報告,看看他們適應得怎么樣。
澎湃新聞:你們(買課)的資金是從哪里來?
鐘李雋仁:我們的資金是向社會愛心人士募集的。第一期是上海宏銘資本。是一個非常有愛心的企業,他們向上海財大捐了500萬,給我們的公益班捐了30萬。
澎湃新聞:你是怎么聯系到宏銘資本的?
鐘李雋仁:之前做了一系列的公益項目,包括項目制學習訓練營,一對一幫扶,把貧困學子送上聯合國、APEC做青年代表,我們也出了書(《我們從七中起飛》),有一些愛心人士關注到了我們。其實我自己是在宏銘實習,老板比較了解情況,他們也是回報社會,就先拿了30萬,看看這個模式能不能行,現在通過一個林蔭公益班,已經在鹽邊縣帶動落地了八所中小學采用網校的教學模式了。
澎湃新聞:你們作為學生組成的公益組織,如何管理社會捐贈的資金?
鐘李雋仁:我們現在有了一批全職人員,包括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的同學,同時也是我們現在的秘書長俞快,畢業后在林蔭公益全職(工作)。基本上流程是這樣的,要用錢了,我們就找機構把錢打過來,在賬目上很快地劃給需求方。
澎湃新聞:課的價格是多少?
鐘李雋仁:東方聞道給了我們第一個公益班近乎一半的折扣。我們希望通過跟外部的合作,把優惠的模式固定下來,希望我們未來開的班,都是這個價格。這樣的話,就更能說服我們(指林蔭公益班)的捐贈者。
澎湃新聞:你如何評估網課對學生帶來的好處?
鐘李雋仁:他們能夠享受和成都七中同步的教育資源,享受到雙師教育體系帶來的便利。屏幕上有成都七中的老師,當地還有(本地)老師來幫助他們消化課程內容。除此之外,他們(本地)的老師也會享受到培訓,學生也有去成都七中交流的機會。
林蔭公益還會給公益班的學生提供其他的幫助,比學生英語不太好,就給他補英語,進行一對一的幫扶,這些來自清華北大等學校的優秀青年,不僅是同學們學業上的小老師,更是生活上的小伙伴,這個項目是在建的過程中,現在一對一幫扶計劃應該已經有20對了。
我們不只幫助公益班的學生,還面向全中國的學子開項目制學習訓練營,利用寒假和暑假,把厲害的導師,來自耶魯、哈佛、清華蘇世民學院等高校的人請到訓練營,與學生交流互動。
澎湃新聞:這個訓練營是免費的嗎?
鐘李雋仁:都不收費,沒有收費的。同學們來參加我們的項目,如果同學想做一個建筑的項目,那么清華大學建筑系的人就會帶著他們來修個小房子(模型),通過這種做項目的方式,去了解這個專業。
這個項目最終核心目的是,鼓勵和激發他們奮斗的動力,與老師建立長期的聯系,追求自己的理想。而不是到了高三的時候,首先不知道為什么學習,隨便填個志愿就走了。
我們還會選擇幫扶的學生,不管是(林蔭)公益班還是訓練營,會選拔優秀的學子成為聯合國和APEC的青年代表。我們為學生提供的機遇還是挺多的,希望他們在進入到林蔭的幫扶體系后,從課內到課外的資源都能夠得到。
澎湃新聞:網上也有質疑,看網課的學生能不能適應成都七中的教學內容。
鐘李雋仁:直播網課確實存在有些學生不能適應的情況,因為直播網課對學生的基礎有要求。現在開直播網課,(一般)都是選擇那個學校最優秀的學生。像鹽邊中學是選了他們前50名,去開了這個網班。
我們的研究員統計了過去五年(使用成都七中直播網課學校)的錄取升學情況,直播網課確實能夠提升(分數),整體的教育質量是有幫助的。
澎湃新聞:除了獲得直播網課的機會,你覺得彌補教育差距還需要哪些方面的幫助?
鐘李雋仁:希望他們多看看。不僅是看網課,(我們還希望)幫助他們多看外面的世界。我們讓優秀的學生跟他們結對子,一對一,不僅是教課內習題,還可以作為小導師。可能這些小孩之前不認識清華的學生,但通過結對子,清華的學生就是你的哥哥,是你的小導師,有什么問題可以問他,跟他聊天。
對于孩子們而言,這是他們見識世界精彩的一種方式,會激發他們自主學習,加上林蔭公益配套的教育資源。我們的學子們已經有進入中山大學、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的案例,他們當中的大多數都會回到林蔭公益,不論是做志愿者還是全職。
至于教育扶貧,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改變分配,第二種方式是增加供給。
比如改變分配,就像這篇報道(《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寫的,有88個學生考上了北大清華。網絡教育是在改變分配,這七八萬接受網課教育的學生,整體上是有一定效果的。改變一個群體的教育資源和知識結構,會很有利于地區的發展。優秀的老師資源總是有限的,但是直播就可以把他們的能量放大,受益的人更多,但同時你需要培養能夠做好助教工作的老師。
但是背后有另一層邏輯是,北大和清華在四川就招100個學生,你幫扶的學校有考上的,那沒幫扶的學校沒考上,這有可能造成新的教育資源不公平。根源性解決教育公平的問題,是增加供給,有更多優秀的大學和職業教育學校,有更多的學生能夠接受優質的教育。
澎湃新聞:你們希望能夠開多少個林蔭公益班,做到什么樣的規模?
鐘李雋仁:我們對規模沒有要求,但是希望我們做的每一個項目能夠真實地幫助到同學,在我們的能力范圍可觸及的情況下,盡量地,而且有質量地幫助他們。
編輯:曾珂
關鍵詞:成都七中直播網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