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政協關鍵詞 政協關鍵詞

兩大主題的形成

2018年12月18日 14:17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是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發揚民主、參與國是、團結合作的重要平臺。56個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人士成為全國政協委員。圖為1993年3月,出席全國政協八屆一次會議的少數民族界別委員合影。

團結和民主被確立為人民政協工作的主題,是對人民政協歷史發展和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是隨著時代進步和社會發展以及人民政協任務職能的發展變化而形成并完善的。尤其進入改革開放時期后,人民政協的工作內容不斷拓展,廣大政協委員和各參加單位的積極性空前高漲,人民政協工作更加活躍,領域更加寬廣,內容更加豐富,任務也更加繁重。但在人民政協,始終不變的是組織上的團結和思想上的民主?!皥F結”“民主”這兩大主旋律,一直響徹人民政協……

“現在全國解放了,建立了新國家,共產黨能實現什么樣的民主?”

中國民主同盟代表費孝通曾在一篇文章中,回憶了他作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參加政協會的感受,對自己提出的這一問題,自己找到了答案:

“當政協會一開,給了我耳目全新的感覺。在會場上我看見很多人,有穿制服的,穿工裝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長袍的,甚至還有一位戴瓜皮帽的。這些一看就知道是身份不同的人物,能夠聚在一起開會,討論建國大事,對我來說真是平生第一次遇到……我滿載而歸,有如獲得新生?!?/p>

這是1949年9月人民政協初創時的景象。當時,由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各地區、各少數民族、人民解放軍、國外華僑及其他愛國民主人士組成的622名代表,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費孝通“平生第一次遇到”的這次會議,被后來人稱為“是中國人民的大團結,中國各個革命政黨和階級的大團結,是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團結”。

站在改革開放40年后的今天去回望,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邁著穩健的步伐行至第十三屆,逐步明確了包括各民主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在內的34個界別,有了2000多名全國政協委員龐大陣容。

人民政協若是一首交響樂曲的話,響徹近70年發展歲月的,始終是“團結”“民主”的主旋律。而“團結”“民主”,明確地作為兩大主題,被真正提煉出來,進入憲法,寫入政協章程,是在進入改革開放之后……

組織上的團結,思想政治上的民主

1991年3月,江澤民同志在參加兩會黨員負責人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人民政協工作涉及范圍很廣,但主題是兩個,這就是團結和民主。這兩方面工作做好了,政協工作就做出了成效?!?/p>

誠然,人民政協從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國人民大團結的象征,就是統一戰線組織與人民民主形式的有機結合。

在1949年9月一屆政協全體會議召開前,周恩來向政協代表作的報告中明確提出:政治協商是新中國新民主的一個特點。政協是各黨派的聯合,是吸納一切進步階級階層和各方面代表的統一戰線組織,又是“同政府協議事情的機構”,國家大政方針要經過人民政協進行協商。

正因為人民政協具有這樣一種最廣泛的團結和民主的特點,這第一屆全體會議能夠代表全國人民的意志,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在后來研究政協的專家眼里,第一屆政協會議的召開,標志著中國人民在思想上政治上有了廣泛的民主,而且在組織上形成了堅強的團結。但在當時,這個共識卻不是天然形成的。

根據《政協史話》記載,1949年,有些同志看到民主人士和起義將領參加政治協商會議,有些想不通,說:“人家大米加豬肉,又住北京飯店;我們是青菜加小米,住小房子。”又說:“早革命不如遲革命,遲革命不如不革命,不革命不如反革命?!泵飨犃诉@些議論說:“這些人必須合作,必須住飯店,必須敲鑼打鼓歡迎,因為這樣對中國人民有利。有些代表性人物,我們不能代表。人民政協會一定要有各方面人物,不然就是開黨代表會議了。必須學會和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共同生活、共同工作……”

之后,人民政協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團結各族人民,實行民主改革,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鞏固人民民主政權和擴大統一戰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新中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奠定了良好政治環境。

時期不同,團結的對象也在變化

到1978年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我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而這30年中,我國社會階級狀況發生了根本變化——

各民主黨派現在“都已經成為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和一部分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都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治力量”。

到了1979年,情勢更加明確。6月,鄧小平在全國政協五屆二次會議開幕會講話中指出:“我國的統一戰線已經成為工人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勞動者和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廣泛聯盟。新時期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的任務,就是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維護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而奮斗。”

這意味著,人民政協已由具有不同階級聯盟性質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組織,轉變為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人民政協這次轉型,圍繞著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中心任務展開,突出愛國主義和團結、民主,并進一步明確了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與此有關的記載被收錄在《人民政協重要文獻選編》中。

人民政協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1999年9月,江澤民同志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50周年大會上發表講話時指出:“人民政協50年不平凡的發展歷程,可以歸結為兩大主題:團結和民主。”而與此有關的論斷不止于此,且層層遞進———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行團結和民主,是人民政協性質的集中體現,是人民政協產生和發展的歷史根據,是人民政協繼往開來的方向和使命。這兩大主題應繼續貫穿于人民政協的全部工作中?!?/p>

“實現緊密團結,發展民主才更有基礎;發揚廣泛民主,加強團結才更有力量。”

“人民政協要在國家和民族的發展中不負使命,必須繼續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不斷完善自身的組織機制,努力改進工作方法,按照團結和民主的要求履行職能、發揮優勢。”

……

這團結,不是一般的團結;這民主,是“中國式民主”

從那時起至今,團結和民主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兩大主題這一表述,一直在黨中央和全國政協有關文件中不斷出現,2002年、2004年、2006年……2018年,在第三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總綱中,“團結和民主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兩大主題?!?/p>

“這團結,不是一般的團結,而主要是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核心、與參加政協的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及各界代表中黨外人士的統一戰線的團結。”在研究人民政協理論的中國人民政協理論研究會副會長陳惠豐眼里,統一戰線主要體現了政協的團結主題。

主題直觀地體現在人員構成上。

翻開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名錄,2000多名委員匯聚了各族各界各黨派各團體的代表。其中,非中共委員1299名,占60.2%;56個民族都有人選進入全國政協。

“要實現這一個團結,就離不開發揚民主。”如陳惠豐所說,政協不是經選舉產生的國家權力機關,“政協的民主,是求同存異、凝聚共識的協商民主?!?/p>

這樣的民主正是“中國式民主”。

今年全國政協第十三屆全體會議期間,首次開設的“委員通道”,正是在聚光燈下,在一次次掌聲中,標注了“中國式民主”高光時刻———

“中共十九大描繪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我國經濟從2018年到2050年還要跑一個高質量發展的‘馬拉松’”;

“深化‘四風’整治,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來一場深入革命,向文山會海持續‘亮劍’”……

常規的政協履職活動中,也蘊含團結和民主。在年年召開的政協大會發言中,30位左右的全國政協委員相繼亮相,他們的構成,不僅體現了黨派、人民團體、民族宗教、新的社會階層等的大團結大聯合,發言的內容也囊括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不同領域,出實招、獻良策。

僅以2018年全國政協大會發言看,從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到加強作風建設,從提高就業水平到推動脫貧攻堅,從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到鄉風文明建設……字字句句折射出協商民主生動實踐。

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以全體會議為龍頭,以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和專題協商會為重點,以協商座談會、對口協商會、提案辦理協商會為常態的協商議政格局……

歷經改革開放40年“加速跑”的發展步伐,民主的實現形式變得豐富多樣。就如陳惠豐所言,評判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權利,要看人民是否在選舉時有投票的權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續參與的權利;要看人民有沒有進行民主選舉的權利,也要看人民有沒有進行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

社會主義民主不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參與實踐。人民當家作主,不是一句口號,必須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中國共產黨執政和國家治理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各個方面、各個層級的工作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人民對自身利益的實現和發展上來。

同人民政協初創時“很多身份不同的人,聚在一起開會,討論國家大事……”現在、未來,在人民政協奏響的,將是一曲曲以團結和民主為主旋律的動人樂曲。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网站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自拍vr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看片免费不卡人成视频 | 欧美在线观看免费人成 | 最新亚洲国产AV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制服丝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