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中央美院“高精尖中心”聚焦“通州視覺記憶”
自2016年11月30日立項以來,“高精尖中心”課題團隊在為期2年的工作過程中,分別在北京市鋁材廠廠區、通州南大街回民聚居區及清真寺、于家務鄉仇莊村、西集鎮儒林村、潞城鎮興各莊村和張家灣鎮皇木廠村等6個各具特色的城鄉區域開展調研、采集和拍攝工作,課題團隊最終完成了超過20000張圖像檔案、300分鐘視頻、4500GB球幕數據文件及課題研究報告。
“城市建設和發展離不開對城市歷史的銘記。”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表示:“更好地了解通州的各方面的文化遺產,更好地用現代科技的手段保留歷史生活的記憶,這的確是一個新的課題。通州視覺記憶這個項目提供了新的范本。”
“這些資料和數據無疑是豐富而珍貴的。”課題負責人、中央美術學院王川教授表示:“課題團隊通過科技與藝術的結合研究以及海量的數據,關注著并一直記錄著通州正在經歷從北京東郊地區蛻變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歷史時刻。‘通州視覺記憶’里的人與生活我們都不陌生,因為我們每天都身處同一個‘再建’與‘重生’的循環之中。歷史就在我們身邊,歷史就是我們。”
據了解,“通州視覺記憶”項目共采用兩條并行的拍攝路線,一是拓展人類視覺經驗的“全因素采集”,二是保留了人的體溫與互動對話的傳統攝影。從技術手段而言,“通州視覺記憶”既有經全景球幕數據采集設備合成的球幕圖像,可以支持VR虛擬交互漫游演示;同時又保留了攝影媒介的獨特語言。
也正是通過對通州地區城鄉風貌與人文景觀進行全面、高效的圖像采集,快速獲取各類圖像并建立基于網絡云端存儲的多維度視覺檔案。“高精尖中心”首席專家盧克·梵高表示:“在關注中國城鎮化發展帶來一系列舉世矚目成就的同時,那些不斷變化的城鄉風貌和公共記憶同樣值得重視,對它們的記錄也變得尤為緊迫。‘通州視覺記憶’項目無疑提供了一個范本,為城市發展沿革提供真切翔實的視覺記錄,從而填補城市發展中人文關懷領域的空白。”(文/董慧萍)
編輯:楊嵐
關鍵詞:通州視覺記憶 中央 高精尖中心 通州 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