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兩毛錢獎勵是一種什么態度
2017年3月,消費者賈龍(化名)在濟南某超市購買了一袋價值2.02元的面包,發現已經過期,遂進行舉報。很快,歷城區食藥監局處理了涉事超市,沒收2.02元違法所得并罰款5萬元。然而,作為舉報者,賈龍只得到了2毛錢的獎勵。賈龍提起行政訴訟,經過一審、二審,最終獲得了2000元獎勵。
市民舉報食品安全違法行為,行政機關卻只肯給予2毛錢獎勵。這件事情看上去真像是一個笑話,當事的行政機關到底是咋想的呢?按照當地食藥監局的說法,他們這么做是有政策依據的。因為按照《濟南市食品藥品違法行為舉報獎勵辦法》的規定,賈龍的情況“按案件貨值金額的10%給予獎勵”。一個面包2元錢,算下來可不就是獎勵2毛錢嗎?
然而,2017年原國家食藥監總局會同財政部發布的《食品藥品違法行為舉報獎勵辦法》卻明確規定,賈龍的情況“按涉案貨值金額或者罰沒款金額的4%~6%給予獎勵”,且獎金不少于2000元。當地食藥監局向超市罰款5萬元,應當獎勵賈龍2000~3000元才對。這個規范性文件的層級更高、時效更新,當地食藥監局卻裝作沒有看到,寧肯拿出一份層次更低、時效更久的文件說事兒,原因何在?
當地食藥監局辯稱,他們手里的紅頭文件跟國家食藥監總局的紅頭文件“并沒有效力層次之分”,意思是適用哪份文件要看他們樂意怎樣了。如果這種莫名其妙的說法也成立,那上級文件還有落實的可能性嗎?正如二審法院所解釋的那樣,當下級的紅頭文件跟上級的紅頭文件出現打架情況時,要優先適用上級部門的規范性文件。同時,還應遵循對行政相對人有利的原則選擇適用部門規范性文件。據此,獎勵2毛錢的做法無論如何都是沒有道理的。
是當地食藥監局真不懂法嗎?未必。媒體報道一語道破天機,當地食藥監局認為舉報人是“職業打假”,所以才如此一毛不拔,只給舉報人2毛錢獎勵。上面的種種說辭,都不過是這種不歡迎態度的具體體現而已。關于所謂“職業打假”,最高法辦公廳在2017年的確有一個“逐步限制職業打假人的牟利性打假行為”的答復。但是,該答復也非常明確地指出,在食品、藥品領域即便是“知假買假”,法院也同樣支持索賠。
現在并沒有證據證明賈龍屬于“知假買假”,若他有借此敲詐勒索的行為,商家可以報案維護自己的權益。僅僅因為懷疑賈龍是“職業打假人”,當地食藥監局就上演了一出“獎你2毛錢”的鬧劇,這應該也算一種態度,一種對食品藥品安全不負責任的態度。誰是食品藥品領域的職業打假人?當地的食藥監局就是不折不扣的職業打假人。市民發現食品藥品安全違法線索并進行舉報后,真正的職業打假人卻“打發你2毛錢”,這算是有職業精神嗎?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獎勵 食藥 藥監 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