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北京市東城區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 北京市東城區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
徐華鋒:進一步提高東城區城市精細化治理水平
發言人:致公黨東城區委副主委,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徐華鋒
各位領導、各位委員:
我發言的題目是《進一步提高東城區城市精細化治理水平》。
城市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首都核心區而言,城市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建設更是重中之重,而精細化治理是在新時代下城市治理的新型范式。
一、 東城區城市治理中存在的問題
東城區的城市治理工作一直以來都備受社會關注。尤其習總書記對北京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后,圍繞如何提高首都核心區精細化城市治理建設,采取了一系列舉措,通過“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機制,推動了管理重心的下移,管理手段的不斷深化,熱點難點不斷攻克。但在看到成效變化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區目前的城市治理的水平,尤其是精細化的治理水平還與人民群眾的美好期盼、與和諧宜居的首善之區定位仍有一定差距。主要有以下突出問題:
一是“規建管”各環節中的管理標準還不夠精細。目前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各環節中的一些法律法規、管理制度、政策文件等,都與實際的管理現狀有一定脫節,尤其在一些城市管理相對薄弱的領域,更缺乏符合區域特點、符合發展現狀的管理標準。雖然從標準名稱上看,覆蓋面基本比較全,但具體的內容依然存在著“有標準不執行,有標準不知誰執行,有標準但分工不明無法執行”等情況。
二是管理對象、管理問題的信息采集還不夠精準。目前全區城市管理所涉及的一些基礎數據,還沒有做到數據全覆蓋,也沒有匯聚在一個平臺上。受財政投入影響,數據更新不及時,時效性不強,甚至部分關鍵的數據還有明顯缺失,如房屋數據、地下管網信息等。 基礎數據庫的系統集成度與聯通性較差,部門間的“信息壁壘”“信息孤島”情況較為普遍。
三是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精明程度還不夠。目前的管理中,各部門依然過于依靠經驗、“人海戰術”、行政命令等方式,造成推進工作中存在反復、低效等情況。如,全區的市容市貌的改觀和維持,依然主要靠提高環衛、園林等作業頻次來提升;大件廢棄物、建筑垃圾等消除,主要依靠各類物業主體、市場化力量等進行清運。這些管理方式的采用,造成了行政成本的大量投入。而且因為沒有建立從源頭治理的管理方式,還造成問題反復發生,管理效果沒達到預期的理想狀態。
二、 借鑒上海市的經驗,推進我區城市精細化治理的建議
(一)進一步提高精準發現問題的能力
1. 建議成立我區的“大數據管理局”,負責全區大數據資源管理工作,大力推進各部門數據匯聚,進一步完善數據對接機制、形成相應的制度,推進政府信息資源整合利用,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數據共享。
2. 進一步加強城市管理基礎信息庫的建設,要完善基于統一坐標系的城市運行綜合管理數據資源庫,要在數據上形成各部門協同的機制,給街道、社區的精細化治理提供數據支撐。
3. 豐富數據采集手段,綜合利用各行業各類專業監測設備,包括公眾智能手機、各場所視頻監控設備、環境監測儀器等,實現對城市部件、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實時采集、動態更新。
4. 建立適合我區的政企合作方式,鼓勵企業加大對城市管理與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結合的投入和研發,探索運用物聯網、北斗導航、移動互聯等新技術,加大系統平臺智能決策的響應程度。
(二)進一步加快城市治理標準體系的完善
1. 完善精細化治理的標準。要結合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的新要求、新標準,結合核心區的定位,開展對標工作,完善精細化治理的規范體系。對于標準過低的,要及時修訂,重點改變“缺、低、散、虛”等問題。要能夠按照不同的功能區域,設立不同的治理標準,也要對標國際標準進行制定。
2. 加大各項標準的執行檢查。制定的標準要通過相關環節進行督查檢查,各項標準要密切與監督環節、執法環節、考核環節相關聯。
(三)進一步夯實社區共治的基礎
1. 建議通過組團式服務網點聯系服務群眾,傾聽群眾呼聲。社區黨組織要發揮組織者的作用,由街道領導、居委會書記、主任、居委會干部、樓門長等為負責人,社區黨員也要作為重要的參與者,共同入戶走訪,將居民的需求無縫對接,并引導轄區居民參與社區事務、關心社區建設、關注社區發展。
2. 街道工委要通過環境整治、志愿服務等活動,積極引導群眾參與轄區的公共事務,可通過區域特色的文化創建工作,推進“星級居委會”等評選工作,充分調動基層的創新活力。
3. 要將業委會與物業服務進行聯合、聯盟,并納入區域黨建范疇,充分發揮業委會中的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喚醒業委會、物業企業中的黨員意識,確保社區自治的活動有黨員帶領,有黨組織做政治保障。
4. 發揮社區中行業協會、商會等專業性社會組織作用,培育一批專業機構,通過社區共治,將社會獨特的資源、散閑的資源、自主的資源調動起來,共同提升治理的能力和資源水平。
(四)進一步點燃居民自治的熱情
1. 可充分挖掘社區能人,尤其是參與自治的意識和能力都很強的居民,要及時發現、培育和挖掘,通過社區民間領袖的引領,激發更多居民的參與。
2. 下沉自治層級,有利于熟人社會,讓居民在更為緊密的關系環境中開展自治。建立“親鄰驛站”等,增強居民自治中的利益相關性,也使得自治項目更加接近居民的需求。
3. 在社區治理中要充分利用新的信息技術,建立線上線下24小時互動的載體,需要線上溝通時,就通過網絡、視頻通話等方式解決;需要線下決定的,就采取面對面進行溝通。
謝謝大家!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治理 城市 數據 精細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