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2019年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走進寧夏閩寧鎮
新華社銀川1月16日電(記者艾福梅、謝建雯)15日晌午,室外天氣寒冷,但六旬老人王金鵬依然沿著村里的文化廣場走了一圈,最后在銀川市扶貧辦的展區前,排隊領了一本“脫貧攻堅政策指南”。“國家政策好,我拿一本看看還能享受啥政策。”他說。
當天,2019年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寧夏分會場集中示范活動在寧夏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原隆村舉行。這一活動由中國科協和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聯合主辦。
在原隆村文化廣場上,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送春聯、健康義診、法律咨詢等活動開展得一片火熱,來自宣傳、文化、科技等15個部門的工作人員為村民提供現場咨詢和服務。此次集中示范活動,中國科協、自治區各相關廳局安排文化、科技、衛生、教育、扶貧領域的項目、資金及設備器材等價值共計3768萬元。
閩寧鎮是寧夏典型的生態移民鄉鎮,先后有6萬余名來自西海固貧困地區的移民在此安家。王金鵬搬來已有5年,這是他第一回參加“三下鄉”活動。
老伴過世后,王金鵬便和小女兒一家住在一起,在土地上勞作一輩子的他過上了含飴弄孫的生活。“國家關心農民,我現在有低保,還有養老保險,女兒也孝順,日子好著呢。”他說。
33歲的劉原興在永寧縣科協的展區前挑了幾本關于牛、羊、雞養殖的書,顧不得風大手冷,站在原地就翻看起來。“家里養了3頭牛和10來只羊,多看看這方面的書肯定有用處。”劉原興說,他以前靠打工討生活,這幾年才開始搞養殖,只有學好科學養殖技術,把牛羊養好了才能賣個好價錢。
永寧縣科協工作人員劉春艷說,科技興農在鄉村振興中很重要,他們專門印刷了講解科學種養殖技術、防震減災等10多類知識的上千本贈書,非常“接地氣”,也很受歡迎。
據了解,“三下鄉”活動是為了動員社會各方力量積極參與“三農”工作,營造全社會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濃厚氛圍,推動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當天,寧夏還在石嘴山市、吳忠市等其他4個地級市各選擇了一個鄉鎮設立分會場。
編輯:秦云
關鍵詞:2019年 全國文化科技衛生 三下鄉 寧夏閩寧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