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是穩定經濟增長的長期戰略抉擇
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主要是國內市場需求增速有所放慢、需求結構加速調整、需求潛力沒有充分釋放出來造成的。今年,我們必須要針對問題,精準施策,努力激發國內投資和消費需求,把國內市場的巨大潛力開發成現實能力,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培育國內需求市場有效結合起來。
一要穩住基礎設施投資。今年,要在繼續堅持逐步優化地方政府杠桿結構、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努力挖掘基礎設施投資潛力。要加大地方政府專項債的發行力度,在規范基礎上繼續發展PPP等投融資模式。要加大力度引導民營經濟資金的導入,要形成幾個民營經濟投資基礎設施的典型示范案例,消除民營企業的顧慮。要擴展基礎設施的內涵和范圍,將信息基礎設施投資、生態環保投資、國土資源整治、民生基礎設施投資和科學技術投資納入到基礎設施的投資范圍。要認識到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必須在發展過程中解決,必須經過一個歷史過程來解決,不能“一刀切”和“運動式”。
二要在堅持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動搖的基礎上,穩定房地產預期,努力爭取房地產市場“軟著陸”。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房地產發展理念,堅持自住和投資的差別化政策,保護居民改善性住房條件需求,探索更加便捷的居民換房途徑和方式。要在加速推出房產稅的同時,降低對房地產市場的行政干預,讓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回歸常態。要對房地產企業融資實行差別化政策,鼓勵房地產市場集中化程度的快速提升。
三要在減稅降費基礎上,加大對民營中小微企業技術改造投資的支持力度。單純減稅降費并不能解決民營企業投資熱情不高問題。我國民營制造業規模過小,設備和技術水平過低,承擔風險能力過差,經營管理專業化和透明度不高,都不是單純通過減稅降費就能解決問題的。要引導中小微民營企業加大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和產品升級。要以推動民營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為抓手,引導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提高經營專業化和財務透明度。要通過財稅補貼和技術指導等方式,推動民營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投資。要簡化技改投資補貼流程,把好事做好。
四要全面提升中部都市圈建設的地位。要在堅持京津冀、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同時,努力提高中西部城市圈建設的地位。要以人口導入規模和速度來衡量都市圈建設的重要性。這幾年,鄭州、合肥、武漢、湘株潭、成渝等都市圈成了人口導入的熱點區域,發展潛力大,成了新一輪城鎮化的中心區域。中西部都市圈的快速擴展,也能進一步緩解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建設強度過大、人口負擔過重等問題。因此,要在政策上進一步提升這些新興都市圈的發展地位,全面提高中西部都市圈的發展規劃和基礎設施發展標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面提升公共服務配套能力,加速提高人口市民化的轉化率。
五要大力度推進公共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前我國政府消費占到整個消費近30%,公共服務消費又是政府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我國主要采取財政資金支持事業單位,事業單位提供公共服務的公共服務供給模式。當前財政一方面存在減稅降費的要求,另一方面又面臨著民生性支出每年需要剛性增加的需求,財政平衡面臨巨大壓力。要加大公共服務供給側改革,重點推進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民營經濟進入公共服務供給領域、公共服務供給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推動利用共享經濟模式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公共服務供給多元化。
六要利用好個稅調整政策,穩定收入預期,穩住金融市場。要加強對個稅報稅流程和抵扣流程的優化,細化相關政策,形成簡便易行的操作方法。要引導居民改善財產結構,降低房產在財富中占比,提高股權投資占比。要樹立大資本市場觀,不能把發展資本市場的政策和精力都放在維護兩個證券交易所指數的穩定上。發展資本市場的核心目的,是推動企業資本要素的優化重組,推動企業資本證券化,進而推動國有和民營企業都能建立適應現代化市場經濟需要的企業制度。要讓資本市場服務下沉到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和場外市場。要把為居民長期股權投資特別是非證券化股權投資創造市場條件作為資本市場重要發展目的,推動居民財富結構優化。優化居民財富結構、穩住金融市場、穩定收入預期,才能有條件激發居民消費熱情,為消費長期穩定持久增長創造條件。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
編輯:秦云
關鍵詞:國內市場 穩定經濟增長 楊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