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業界聚焦心健康:完善院外急救體系 提高猝死搶救成活率

2019年03月02日 09:47 | 作者:鄧睿 | 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網
分享到: 

人民網北京3月1日電(鄧睿)3月1日,由人民網·人民健康主辦的2019年全國兩會“健康中國人系列活動”在京舉行。當日,與會嘉賓就“人民健康從心開始”這一主題建言獻策。與會嘉賓認為,提高院前急救能力,需發揮各方主題的作用,搭建完善的院前急救體系。“健康中國人”系列圓桌論壇已經連續舉辦四屆,本次論壇由趣頭條提供推廣支持。

嘉賓合影

中國醫學救援協會會長李宗浩,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醫療資源處副處長王莉莉,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主任霍勇,溫州市甌海區副區長王曉康,解放軍總醫院急診科主任、中國醫學救援協會急診分會會長黎檀實,中日友好醫院外科重癥醫學科主任段軍,溫州醫科大學護理學院院長盧中秋,天士力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閆希軍等參加了本次圓桌論壇。

我國院外猝死搶救成功率僅1%

李宗浩表示,他曾經做過統計發現,大多數心臟猝死發生在醫院外。心臟猝死的搶救的方法是心肺復蘇,然而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我國的院外猝死搶救成功率仍然停留在1%左右。如何才能有效提高搶救成功率,值得深思。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主任霍勇認為,院外猝死搶救成功率不高,有多方面原因,如公眾認識不足、急救技能普及率不高、硬件設施短缺、救治體系不完善,等等。因此,他認為提高猝死搶救成活率需多方發力。

提高院前急救能力需多方發力

霍勇委員談到,猝死不僅僅是醫學層面的問題,也是社會層面的問題。搭建科學的急救體系,降低猝死的發生率,對于推動“健康中國”戰略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王莉莉表示,院前急救分秒必爭,對生命保障和生命質量起著關鍵作用。推動院前急救立法、出臺行業的標準體系、形成對網絡醫院的約束和激勵機制等,是從頂層設計角度需要考慮到的問題。

政府在緊急救治體系鏈中應發揮更多作用

盧中秋提出,政府在院前急救復蘇方面應該做更多的事情。提高心肺復蘇技能普及率,不僅要依靠個人行動,也需政府作為、社會投入。

談到“政府在緊急救治體系鏈中發揮更多作用”,王曉康提到了溫州市甌海區從去年開始嘗試兩個舉措。甌海區在新建的小區中配備“健康小屋”,其中除了測血糖、量血壓的基礎健康設備,還配有急救包和用于搶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醫療設備AED(自動體外除顫器);此外通過互聯網手段把電視機改裝成可視設備,與就近的醫院聯通,方便患者及時呼救并就近搶救。

心臟驟停急救四個字——會、敢、近、全

如何有效提高搶救成功率,中日友好醫院外科重癥醫學科主任段軍提出了院外心臟驟停急救四個字——會、敢、近、全。“會”指普及推廣心肺復蘇術,讓更多人掌握這項急救技能;“敢”是指創造社會支持、法律支持、輿論支持的急救環境,讓會做心肺復蘇術的人在關鍵時刻敢于救人;“近”是指若心臟驟停病人能夠被就近搶救,院外搶救的成活率會增高;“全”是指用于搶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醫療設備AED(自動體外除顫器)覆蓋范圍越來越全。

“如果能把院內和院外救治工作都做好,心臟驟停的發生率和救治的成功率都會大大提高。”段軍強調道。

“階梯救治”賦能社區急救

黎檀實建議,通過階梯救護培訓有助于提高社區醫護人員應急救護的能力,“階梯救治就像一場接力賽,期間的每一棒都是對患者生命的保障。”

據了解,階梯救治又稱分級救治,是戰時各級救治機構對傷病員進行分工救治的總稱。階梯救護是發生災難事故后以傷員和目擊者自救互救開始到醫護人員到達現場后分級檢傷和轉送傷員,期間不間斷的救護,為傷員爭取時間,以達到最佳的救治效果。

構建全國心血管病防治網絡和服務體系

閆希軍提出,保護心健康,要加強對心血管疾病一、二級預防的臨床指導,探索建立以預防為主、防治一體的心血管病防治管理模式,建立公民健康生活行為方式,構建全國心血管病防治網絡和服務體系。

閆希軍談到,預防心臟猝死需要積極推動“心健康”公益行動計劃,構筑心血管疾病全面防線。閆希軍提出,應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通過開展全民性宣傳教育活動,構筑心血管疾病全面防線。要完善基層診療體系,提升急救治療水平,讓病人在發病的第一時間獲得最有效的救治,有效延緩、遏止我國的心血管病發病率,保障人群健康水平。要發揮醫師學會、媒體的平臺作用,聯動全國心血管專家,鼓勵溶栓治療,推廣院前溶栓,提高基層診療水平。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急救 搶救 猝死 院外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亚洲另类日韩在线网页 | 中文字幕电影亚洲精品 | 免费在线观看日本A∨ | 久99中文在线视频 |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久久 |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影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