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6日電 (記者 照寧)“作為從白山黑水走出來的東北人,我發現東北目前的人才流失現象可以說是觸目驚心。我原先在長春應化所工作,在近兩年的時間里就有十幾位科研人員先后離開了崗位,我們吉林大學的很多學生,畢業后也都紛紛離開了東北……現在的狀況,已是刻不容緩了。”3月6日,在全國兩會科技界別的小組討論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分析中心主任李景虹一番出自肺腑的發言,讓現場的委員們陷入了深思。
人才是創新驅動發展的第一資源,是科技創新的關鍵要素。李景虹在調研中發現,隨著近年來全國各地都在積極實施人才戰略,引才競爭的日趨激烈,未來東北地區的人才流失可能會日益加劇。“根據人口普查和金融機構給出的統計數據,過去十年間東北流失了100多萬的人口,而高素質、高技術的人才占了大多數。”李景虹說。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沈陽主持召開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指出,“要多方面采取措施,創造拴心留人的條件,讓各類人才安心、安身、安業。”突出了人才因素在東北振興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李景虹認為,國家和全社會應當充分認識到東北地區人才流失的嚴峻性和緊迫性,人才流失已成為東北當前經濟持續發展和東北振興戰略中的最大問題之一。為解決東北人才外流日益加劇的形勢,國家相關部門應該針對東北振興出臺更加精準有效的差異化人才支持政策,為東北振興提供人才支撐,高度重視東北日益嚴峻的人才流失問題。
“應通過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創新能力建設專項,支持重大項目、重點學科基地的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平臺的建設,來更好地引導人才向東北地區流動。”李景虹建議,國家應將東北地區人才建設、科教事業提升到“振興東北”發展戰略的核心地位,并加大對東北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的力度或額度。
在談及東北國有企業改革這個問題時,李景虹表示,國家應研究制定深化東北國有企業改革的具體實施意見,支持人才資本和技術要素貢獻占比較高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服務型的企業通過增資擴股、出資新設等方式開展員工持股試點,同時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的比例,為引進高端人才并使其發揮作用創造良好的環境。
關于國家宏觀調控方面,李景虹認為,應增加國家對東北地區人才流動的特殊管理辦法,形成規范合理的秩序,設立東北地區人才專項基金,以此縮小東北地區高校與東部高校人才工資待遇間的差距;同時對東北地區高校進行改革,增加東北地區高校在職稱評定等事務的自主權;同時原有的各類高層次人才計劃向東北地區傾斜,對東北地區放寬年齡限制,增加東北地區的配額,以彌補東北地區高校的區位劣勢和不足。
編輯:劉名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