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對全國政協委員、香港SML集團主席孫少文來說是既忙碌又充實:從去年兩會期間提交提案到就全國政協2019年協商議題提出建議,從赴內地考察到在港積極發聲宣講兩會精神。這一年,全國政協的很多活動里都有孫少文的身影。
“回頭看看自己這一年的履職軌跡,雖然比較繁忙,但讓我欣慰的是,我提交的兩件提案都得到國家相關部委的答復,這對我是激勵和鞭策。”電話中,孫少文的聲音里充滿欣喜,“我就是想實實在在為國家做點事。”
作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履職已經6年的孫少文一直關注著國家日新月異的變化,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最直接、最現實的載體。”作為親歷者,孫少文見證了“一國兩制”的偉大實踐,親眼目睹了這一創舉為香港所延續的穩定和繁榮。他說,在香港回歸的20多年里,其政治、經濟都很平穩。但地域狹小、產業發展失衡、經濟容量有限等問題約束了它引領創新的能力。在今天這個高速發展的世界,創新不足,必然導致競爭力下降。大灣區建設解決了香港的發展瓶頸,為其發揮經濟優勢提供了廣闊空間。
正因為如此,在去年的全國兩會上,孫少文提交了一件《關于促進三通、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提案。“政策相通、人才流通、文化融通,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的基礎性要素。促進三通,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建設,有利于強化三地間區域合作,提升粵港澳整體競爭力。”孫少文說。
據了解,孫少文的這件提案,日前已由承辦單位國家發改委作出答復。
重視參與大灣區建設,能夠推動香港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然而,孫少文同時也看到,香港在推動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上略顯不足。在他看來,傳統文化是民族智慧的源泉,也是民族興旺的根基,需要大力弘揚。“尤其是在香港,向更多的年輕一代推廣中華傳統文化,可以讓他們從中了解歷史、了解國家,從而增強他們的國家認同感。”
于是,他積極參與推動傳統文化傳播和弘揚,10多年來不曾間斷。去年全國兩會期間,他向政協全會提交了《關于加強故宮學研究和譯本出版,發揮文化在 “一帶一路”建設中作用》的提案,建議加強故宮學的研究和學術交流,并做好研究成果的譯本和數字化作品的出版,提升傳播效果。
“故宮是象征中華文化的一個標志性‘存在’,故宮豐富的藏品是傳播和弘揚中華文化直接、有力的方式。”孫少文說,以這些藏品為研究對象之一的故宮學,不僅從歷史探求本源,認識和理解故宮的意義,更能將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在去年9月,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對孫少文的提案回復中也明確表示,將借助國際主流平臺,利用精品文物、文創產品及現代科技展示手段等,宣傳介紹“一帶一路”倡議,對外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當然,孫少文也注意到,作為中西文化交匯的窗口,香港高校教育中,有關傳統文化的內容尚有欠缺。為促進中華傳統文化的學術研究,他在香港浸會大學設立“孫少文基金會中華文化獎學金”的基礎上,去年更在香港教育大學加設“孫少文基金會獎學金”,鼓勵學生學習中文、中國歷史。“青少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香港的青少年能否成長為具有強烈國家民族觀念、熟悉中華民族偉大歷史以及發展現狀,自覺參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代新人,關系到‘一國兩制’事業是否后繼有人。我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做點事情,在香港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更能借助香港的橋梁作用,將中華傳統文化推廣出去。”
踏入2019年,孫少文表示將繼續以中華文化、教育工作為重點。“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我們將在香港舉辦系列文化活動,向本地青少年推廣中華傳統文化。”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