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7日電(記者 高峰)“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及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外出務工農民日益增多,留守兒童數量持續增加,其心理問題也更加突出。”全國政協委員、吉林省白城市副市長鄧健今年帶來的提案,關注的是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
他在調研中注意到,很多留守兒童監護人年齡比較大,缺乏溝通,加之孩子與父母接觸少,這些農村留守兒童由于親情缺位,在身心、學習、成長等各方面都面臨著失管、失教和失衡問題,這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話題。對于一個仍需要大量農民工參與國家建設和經濟發展的國家來說,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呼吁多少遍都不為過”。
鄧健也提出了多方面建議,首先是健全源頭關愛機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救助機制,對地區的留守兒童不僅要做到心中有數,更要建檔跟蹤,做到信息登記到位、救助服務及時,教育管理跟上。對于留守兒童心理問題提出的地區要特別給予關注并提出有效的應對政策。強化各級各部門對留守兒童的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和管理意識。將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為民辦實事的范疇。”
不僅要關愛,還要“多方關愛”。鄧健提出,要建立關愛聯動機制。學校應發揮主陣地作用,建立留守兒童家長聯系制度,留守兒童談心制度和動態信息庫管理制度等,關注、調整留守兒童的心理變化。“還要借助社會志愿服務的力量,讓留守兒童志愿服務隊的服務延伸到學校來,充分發揮各方力量,加大對留守兒童的心理關注和情緒疏導。”
“對于貧困地區的留守兒童應開展扶貧幫困,動員社會各界為留守兒童送溫暖、獻愛心、組織牽手結對,發動志愿者對留守兒童實行結對幫扶。進行心理撫慰,組織心理咨詢專家開展心理講座,做好心理疏導與人文關懷。”鄧健也建議,要多實施關愛服務行動,同時加強家庭教育指導,舉辦留守兒童家長及監護人培訓班,督促指導其履行監護義務。
編輯:吳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