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3日電(記者 林儀)“紐約有林則徐廣場、林則徐銅像和林則徐街,英國、新加坡有林則徐塑像。我國已有六處具有地方特色的林則徐紀念館,但還沒有全國性林則徐紀念館。”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林龍安、吳秋北聯名提交了《在北京設立中國林則徐紀念館的建議》。
“林則徐一生的輝煌業績起步于北京,結交了一批肝膽相照的賢達,在翰林院里閱讀了大量歷朝重要文獻,對他日后從政為官、為民造福打下了重要基礎。如今唯一留存的林則徐故居,已歷兩百多年,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教育價值、社會價值和紀念價值。”吳秋北說。
位于北京市西城區原騾馬市大街51號(現地鐵7號線虎坊橋站西側)的北京林則徐故居,原為林則徐出資購置。20世紀50年代,此處原三進建筑物作為公房分給十幾戶居民。早在20世紀80年代,擔任宣武區政協委員的林岷就多次提案:保護林則徐故居,建立北京林則徐紀念館。2006年擴建兩廣路時,將故居照壁和兩進建筑拆除。林則徐五世嫡孫凌青、六世孫女林岷等寫信給溫家寶總理,請求保留林則徐故居僅余的建筑,改建為林則徐紀念館。溫家寶總理迅即批示給北京市,時任市長王岐山立即批轉宣武區,把僅剩的兩排房子保留了下來。2012年,林則徐故居被列為西城區文物保護單位,住戶陸續遷出。2017年,北京市有關領導對林則徐故居給予高度重視。目前決定分期建設,第一期在現存故居進行修繕布展,第二期要在原址北側,在恢復原有面積基礎上建設。
林龍安說,“鑒于林則徐的巨大貢獻、歷史地位、人格魅力及其影響,建立全國性的林則徐紀念館極為必要,也具有可行性。”
“今年是虎門銷煙(1839年6月3日至25日)180周年。”林龍安、吳秋北建議,在北京林則徐故居原址設立中國林則徐紀念館,作為林則徐研究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禁毒教育基地、對外開放交流基地、家風道德傳承基地、民族團結聯誼基地、傳統文化展示基地。
編輯:付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