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4日電(記者 王菡娟)目前,國內每年退役飛機數量達到了80-100架左右,全球這個數字更是達到了800架左右。這些退役后的老舊飛機還能去哪呢?
“老舊飛機的用途可大著呢。飛機很多零部件都可以回收再利用,整機還可以做航空展覽展示、主題旅游等。總之,發展中國飛機集中收儲和綠色回收產業,是全面推動經濟社會綠色、循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思路。”全國政協委員金花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近年來,隨著我國航空運輸業的快速發展,在大量新購飛機不斷涌入市場的同時,由于飛機運行狀態、維修費用、燃油經濟性等方面因素,老舊飛機退役日益頻繁。
“對老舊飛機進行收儲和回收是業內處置退役飛機的主流方式。”金花說。
從全球范圍來看,飛機封存、拆解產業基本被歐美企業壟斷,而我國相關產業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
“由于專業化飛機檢測及拆解基地的缺失,造成航空材料的流向沒有得到有效的監控和合理的利用,大量利潤流失海外的同時,也導致我國航空產業鏈構建不完整,未能實現閉環發展。”金花說。
在金花看來,飛機收儲和回收產業的發展,需要大量土地以及干燥少雨的氣候環境。土生土長的青海人金花認為自己的家鄉再合適不過了。
“青海省海西州衢通四省區交通便利,地理位置重要,氣候干燥少雨,年平均降水量200-300毫米,年平均蒸發量達到2000-3000毫米,空氣中水汽含量極低,能夠大幅降低飛機封存、維保成本,對于飛機封存極其有利。”金花說。
金花進一步說,“尤其是海西州德令哈市適宜發展飛機收儲和回收產業的荒地、沙地等土地面積達到102萬公頃,且具有地勢開闊平坦、集中連片、地質構造好等特點,是發展飛機收儲和回收產業的理想用地,擁有全國其他地區不可比擬的優勢。”
在金花的設想中,青海可以建成集飛機拆解回收、軍機封存、航空培訓及配套服務、航空展覽展示、主題旅游、影視基地等產業于一體的綜合性航空產業園區,以及國內領先、國際認可的全球性飛機封存和回收基地。
“這將為進一步豐富我國航空資產處置渠道,開辟國際合作新領域,提升國內航空領域發展高度奠定堅實的基礎。”金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