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成都:培育3萬新農人 助力鄉村人才興
新華社成都4月6日電(記者 李力可)“農藥使用安全間隔期是多久?”“韭菜葉片干尖主要由什么引起?”近日,成都市郫都區473名農民參加了一場特殊考試。345名通過考評的農民,將拿到“新型職業農民認定證書”。
“我家幾代人都是種地的農民,但我想當個‘前衛’的農民。”25歲的安德街道廣福村村民王羽是考生之一。去年大學畢業后,她回到家鄉,和父親一起打理家中的10畝韭黃地。
“在我小的時候,爺爺奶奶開始用韭黃代替水稻、油菜等傳統作物。”王羽告訴記者,過去她家每畝地年產值不到3千元,改種韭黃后達到了1.5萬元。“種植韭黃收入比較高,長年在外打工的爸爸也回到了家里,我小時候才有了父親的陪伴。”
王羽發現,雖然種植韭黃帶來了不錯的經濟效益,但村民們對韭黃的病蟲害防治、科學施肥等專業知識的掌握非常缺乏。“在溫差大、潮濕的季節,韭黃容易得病,如果沒有專業技術人員指導,農民不太知道如何防治。”
去年夏天,王羽家的好幾畝韭黃絕收。“基本每年都要遭受不同程度的減產,學習專業種植技術迫在眉睫。”王羽說。
成都市2018年出臺了《成都市新型職業農民制度試點實施方案》,提出2018年到2019年試點培育3萬名新型職業農民,形成推薦選拔、培訓培養、認定管理、人才服務和政策扶持等互相銜接配套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體系。
“組織符合基本條件的農民進行專題培訓和考評,合格的將被頒發新型職業農民認定證書,每年還將開展年度考評,不合格的將被取消資格。”郫都區農業農村和林業局局長張懷東介紹。
張懷東告訴記者,為支持新型職業農民發展,當地還探索建立了一套圍繞新型職業農民免費培訓、產業扶持、科技扶持、創業扶持、金融扶持、項目優先支持的政策體系。(完)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農民 韭黃 培育 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