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調研 調研

“就想為紀堂人實實在在干點事”

記貴州省政協駐黎平縣紀堂村“第一書記”楊星

2019年04月23日 12:52 | 作者:?郭帥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網4月23日電(記者 郭帥)駐村“第一書記”既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支點,也是精準扶貧聯通上下的中堅力量。3月28日—4月10日,記者參與了本報組織的“與第一書記同吃同住同勞動”活動,赴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紀堂村,見證了貴州省政協駐村“第一書記”在破解農村發展難題、推動富民強村過程中的拼搏與努力。

“辦法總比問題多”

紀堂村,位于貴州省黎平縣肇興鎮政府駐地西南2.5公里處。這個掩映在一片青山綠水中風景如畫的侗族村寨,是肇興侗文化旅游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初見紀堂駐村“第一書記”楊星,一眼就能看出昂首挺胸,步伐穩健的他曾經是名老兵。他身后印著“為人民服務”的軍綠色挎包襯著一身黑衣,在陽光下分外耀眼。

對于半路“殺來”、即將在紀堂駐村半個月的本報記者,楊星禮貌地打了個招呼后,就急忙拉著貴州省政協駐村工作隊副隊長田自文匯報起了紀堂村的用水“難題”。

熟識楊星后,他告訴記者,雖然村里修了蓄水池,但一到枯水季節,用水就成了難題。在我們駐村的半個月時間里就經歷了兩次停水,楊星自然著急,他向田自文匯報的是自己剛剛協調爭取到省水利廳撥付40萬元的用途。“這筆錢要用于村里人畜飲水鞏固提升工程建設。最近,肇興鎮準備從高貢水庫引水解決鎮上及周邊群眾的飲用水需求,村里要力爭搭上這次東風,徹底解決紀堂村的用水問題。”楊星說。

駐村一年多來,像這樣的難題一件件擺在這位“新手書記”面前,楊星總是不疾不徐地說:“辦法總比問題多!”

扶貧惠民,不僅僅是當“宣講員”

當陽光灑下最后一絲光輝,夜幕陡然降臨。村里的干部們回家的回家,外出的外出。村委二樓的辦公室內,楊星卻還在昏黃的燈光下思考,甚至帶著些不安的情緒。

“紀堂村現在仍然有37戶、127人未脫貧。如何幫助他們盡早擺脫貧?時間不等人啊……”楊星在服役19年后,去年3月回到地方工作,在貴州省政協辦公廳的新椅子還沒坐熱,就接到了駐村“第一書記”的重任。

對于扶貧政策、基層經驗,楊星其實開始并不熟識。但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的勁頭讓他開始“惡補”各類扶貧惠民政策,常能在深夜見到楊星的朋友圈分享,內容無一例外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

向老百姓宣講扶貧政策是駐村書記的重要職責之一,楊星也把自己當作是政策的“宣講員”。

“那么多細化的扶貧政策怎么記得住?”記者忍不住問楊星,他晃了晃手里經常翻看的白皮書。這書是他駐村開展工作的“寶典”——《貴州省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工作手冊》。書的封面已經明顯泛黃,里面的書頁也有著經常翻看的疏松感,各種標記和新舊折痕更顯得楊星和這本書的“親近”。

對于扶貧,楊星可不僅僅只是當“宣講員”,在實際工作中,許多問題他還得一件一件去“啃”。

最近紀堂村里有戶貧困家庭中的唯一勞動力剛剛查出重疾,這事讓他一直揪著心。

“患者家存折余額只剩14.66元,這讓一家人心灰意冷,決定放棄治療。”楊星聽到消息急在心頭,力勸患者住進了縣人民醫院,心里的大石頭才算稍稍落地。隨后又馬不停蹄地為患者聯系臨時救助、為患者女兒向社會助學組織爭取長期資助。沒幾天,助學組織的款項就到了賬,臨時救助也在楊星的一再爭取后提前批了下來。

“楊書記真是位好書記!一心一意為我們解決困難。”患者家屬眼里噙著淚水說。

這樣的場景不止一兩次,每次聽到這樣的贊揚或感謝,楊星就會擺擺手,不好意思地摸摸頭,同時也讓他的扶貧信念更加堅定:“一定要讓紀堂的鄉親們生活快快好起來!”

“要給村里留下一個帶不走的產業”

精準到戶的急事難事楊星要一件件操心,全村脫貧攻堅的全局性把握更是不能放松。

村委會二層辦公室隔間里,一鋪床、一張桌子,就是他的宿舍。

每天清晨,當侗寨里的公雞開始挨個打鳴時,楊星已經早早起床,去田間地頭、去村民家調研走訪,摸排情況。“就想為紀堂人實實在在干點事。”他告訴記者。

深入調研后,楊星理清了思路:想脫貧,必須因地制宜,做強特色優勢產業。“要靠搞產業帶動村里發展。”楊星給自己定下了目標:“在自己結束駐村工作時,要給村里留下一個帶不走的產業,讓村民們穩定脫貧不返貧。”

綠殼雞蛋成了楊星作為“新手書記”的第一個產業抓手。

走過一條蜿蜒曲折的山路小徑,紀堂村綠殼蛋生態養殖基地就藏在茂密的叢林之中。基地里共有40余戶養殖戶,其中16戶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綠殼蛋是貴州大山里的一種特殊的雞下的蛋,蛋殼是綠色的,營養價值很高。貴州省政協辦公廳2016年開始幫扶紀堂村的扶貧產業,共計投入資金50余萬元。經過兩年多的發展,貧困戶積累了養雞經驗。

2018年3月楊星駐村后,為了擴大業態,增加貧困戶收入,他協調申請了貴州省林業廳40萬元林下產業發展資金,用于紀堂村林下經濟產業發展,鞏固壯大綠殼蛋產業。

為了給綠殼蛋賣個好價錢,楊星還搞起了網上創業,通過電商幫助貧困戶銷售雞蛋6萬余枚。

但楊星卻覺得這次創業有些失敗。“由于快遞運輸不成規模,時效慢、費用高,導致很多顧客收到了臭雞蛋,成本也因快遞費用直線上升。”楊星說起這事兒有些傷心:“紀堂村的綠殼蛋口碑在網上沒能一炮打響。”

“打贏脫貧攻堅戰,就要干部群眾一起干。”楊星依然信心滿滿,開始了另一條思路。

紀堂村是肇興鎮第一批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寨之一,具有先天的旅游資源。這些年,依托肇興旅游資源優勢,村里游客也增加不少,但旅游基礎設施仍跟不上發展步伐。

“加快完善基礎設施是發展旅游的第一步,要想富先修路。發展旅游更是如此。”楊星向貴州省民宗委協調了13萬元用于步道建設,修好后從紀堂村到肇興鎮走路只需半個小時,沿途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天氣轉暖后就開始動工。”楊星說。

楊星深知,推動旅游業興旺,不僅要融合發展,還要錯位發展。千篇一律的旅游項目無法彰顯特色,難以形成競爭力,紀堂村旅游發展有別于他人的特色是什么也是楊星一直思考的問題。

4月20日是侗族傳統的“谷雨節”,“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楊星說,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增加特色項目,吸引外地游客進村寨旅游觀光。

圍繞這個契機,村里由村委會牽頭剛剛成立的旅游公司一班人費盡了心神。“村兩委班子每天商量討論到深夜十一二點是經常的事情。”楊星說。

我們離開紀堂時是4月10日,不到10天的時間,好消息接踵而至。村里新修建的公廁投入了使用,集訓后近百人的民族表演隊伍也首演大獲成功。

“這次旅游活動辦得很成功,上千名游客都對侗族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追著講解員問鼓樓的歷史淵源,爭著體驗侗族谷雨節特有的丟卣卣、打花臉等民俗活動。”楊星興奮地告訴我們。

下一步,楊星和村委會計劃以村級旅游公司為龍頭,帶動旅游產業的發展,并逐步形成以旅游業為主,其他種養業為輔的紀堂村產業發展新格局。

“還有,村里關于旅游配套的停車場項目也已經塵埃落定,下次你們再來,村里就有寬敞的地方停車了!”楊星按捺不住興奮地在電話里對記者說。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楊星 紀堂村 第一書記 政協 脫貧 綠殼蛋產業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在线香蕉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2022年 | 日本在线婷婷视频 | 亚洲色婷婷六月丁香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永久在线 | 真实国产普通话对白乱子子伦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