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讀·榜樣讀·榜樣
正安吉他:與世界唱和
2018年,正安吉他產銷超過600萬把,產值超過60億元人民幣,產品出口美國、巴西等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吉他一躍成為這個國家級貧困縣的龍頭產業,成為當地脫貧致富的有力支點。
4月4日,深夜10點多了,貴州省正安縣如微樂器公司的總裁辦公室里依然亮著燈,茶幾上的茶水已然沒有了熱氣,三個大男人卻依然在激烈地討論著即將開展的活動方案。這三個人一位是如微樂器的總裁侯百春,一位是索爾樂器的總經理李廣志,還有一位則是正安縣招商局副局長鄭維達。他們正在討論要與中央音樂學院遠程音樂教育學院合作做一期音樂教師培訓的事。類似這樣的深夜商討在貴州省正安縣吉他產業園中并不少見。經過5年多的發展,吉他產業讓這個僻靜的山區縣城漸漸熱鬧了起來。
2018年,正安吉他產銷超過600萬把,產值超過60億元人民幣,產品出口美國、巴西等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吉他一躍成為這個國家級貧困縣的龍頭產業,成為當地脫貧致富的有力支點。
筑巢引鳳鳳還巢
地處貴州北部山區的正安,過去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山區縣,群山阻隔,貧困面大、程度深。黨的十八大之后,為了脫貧致富,正安縣與全國許多地方一樣建設了自己的工業開發區,想通過發展工業達到增加收入的目的。然而,面對一個資源匱乏、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薄弱的貧困縣,園區招商并非易事。
“當時,縣委、縣政府分析發現,我縣在外出務工的20萬農民工中,有5萬余人在從事吉他生產,其中有些老鄉已經成為吉他生產廠家的所有者或負責人。”正安縣政協主席、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原常務副主任謝勁松向記者介紹。“大家一致認為,從老鄉入手開展招商工作比較符合實際。”
說干就干,縣領導掛帥多次南下廣東請老鄉們返鄉創業。謝勁松說:“盡管正安交通不便,但我們在稅收、廠房和人力成本上有很大優惠,測算下來生產成本要更低一些。”情與理打動了神曲樂器的創辦人鄭傳祥、鄭傳玖兩兄弟,神曲成為入駐正安的第一家吉他制造企業,而今,它已成為正安規模最大的吉他制造廠商。
在生產車間里,我們看到了正在向客商介紹生產工藝的鄭傳祥,他告訴記者,目前神曲吉他承接的訂單中有世界十大吉他品牌,產品90%以上都是出口。公司700多名員工,月生產吉他5萬把,產品包含3大類180多種。這邊,鄭傳祥帶領國內客商參觀工廠,世界的另一頭,他的弟弟鄭傳玖正隨貴州代表團出訪巴西,在“2019年拉丁美洲WTM國際旅游展”展示正安吉他。鄭傳玖還有一個身份就是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他曾兩次帶著吉他進京參加全國兩會。鄭傳玖傳回消息說,此次正安吉他企業現場簽約就達64萬把。
在第一批3家吉他生產企業成功入駐之后,正安縣開始大規模開展“鳳還巢”工程和“返鄉創業”大行動。隨著道安、務正兩條高速公路的通車及渝南黔北交通樞紐快速形成,正安縣的招商目標已從老鄉拓展到了其他地區的企業主,不僅南下廣東還北上到了北京等地吸引企業入園。
凱豐樂器的創辦人張捷峰是廣東惠州人,2016年他的新廠入駐正安,張捷峰感慨道:“算下來在正安建廠比在惠州成本要低,投產后一把普通吉他的成本也會比惠州低一些。”
從北京通州區搬遷至正安的律動公司感受最深的是“正安效率”。據企業負責人回憶,2017年12月20日,企業完成了歷時近5個月的稅務清算報告,為了趕在年內完成企業搬遷計劃,正安縣副縣長陳靜協調遵義工商局安排專人赴北京通州工商局取走相關資料。25日下午,一張全新的營業執照發到了企業負責人手中,北京律動樂器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貴州律動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接下來的4天,迅速完成了銀行開戶、稅務報到、稅控機購買、開票、驗票等一系列工作,僅用了9天時間就完成了企業落地。
實體+電商
吉他產業“觸網”了
與招來的企業不同,貴州貝加爾樂器有限公司是本地人注冊成立的集吉他生產與自主品牌產品網上銷售于一體的綜合性企業。80后的創業者趙山,在公司成立伊始就瞄準了吉他電商。
謝勁松回憶說,當時趙山主動來找他。他問趙山:“你有吉他生產和銷售的經驗嗎?”趙山回答:“沒有。”謝勁松又問:“你有雄厚的資金嗎?”“也沒有。”“那你有什么?”趙山答道:“我們有從事電商營銷的經驗,我們還有做好吉他電商的信心。”經過數次交談,謝勁松和園區領導終于被趙山打動了,同意給他一套當時最小的廠房,讓他試一試,并給他定下任務,要是年終完不成,則把廠房收回。趙山爽快地答應了。
2016年7月,28個人,日產吉他90把,貝加爾樂器公司蹣跚上路。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1年時間,貝加爾就通過網絡賣出30多萬把吉他,當年收益在園區企業中就已名列前茅。
2017年5月26日在貴陽召開的數博會上,時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在演講中提到:“我聽說在貴州遵義邊上,在賣一種美國流行的小吉他叫尤克里里,現在每天在網上要賣1500把……”馬云提到的就是貝加爾樂器公司。截至2018年5月,貝加爾創下了年銷售70多萬把吉他銷售紀錄,記者采訪當天網上訂單就有3000多把。
創業初期,趙山還得到了園區特有的“貴園信貸通”的支持,趙山很快將一條生產線,拓展為3條生產線。2018年,趙山榮成為貴州省政協委員,在省政協會議上他多次提出與吉他產業發展和脫貧致富相關的提案,他說:“貝加爾在天貓、京東和拼多多等3家電商平臺都有著不錯的表現。接下來我們也在考慮做跨境電商業務,讓正安自己的品牌吉他隨著‘一帶一路’走向全球。”
與貝加爾公司不同,貴州蘇音樂器有限公司借助網絡平臺走的是個性化的發展道路。蘇音樂器的創始人朱明勇、史紅英夫婦,一位來自云南,一位來自四川,卻因為吉他在正安喜結良緣,他們定制和銷售的吉他更加注重演奏者的情感認同。
朱明勇畢業于西南科技大學音樂系作曲專業,他的每款吉他都有著別具匠心的設計和美麗的名字。“我們主要是針對琴行做定制和批發。我們會通過抖音、快手等平臺發布每個品類吉他的演奏效果,讓專業買家不僅能看到吉他的樣子更能夠聽到吉他的聲音,與此同時我們還會在線上為買家提供各種后續服務乃至教學。”朱明勇說,“每一家購買產品的琴行都會與我們有深入的交流,我們會針對不同需求對產品做出調整,今年看來我們的銷量還將有比較大的增長。”
在正安吉他產業園,通過互聯網為企業賦能幾乎成為了所有入園企業的共同選擇,金韻樂器走高端路線、索爾樂器的大師手工琴在圈內獨樹一幟、如微樂器的“百城千師”遠程教育推廣計劃正在穩步推進……
做強產業
提質增效勢在必行
至2016年第二批吉他企業的集體入駐園區,正安吉他產業規模化發展正式打開了局面。時至今日,正安吉他產業園區已有較具規模的吉他生產企業和配套企業54家。因為吉他生產的需要,與其配套的包裝印刷廠和箱包制作廠也應運而生,并且一開工就有收入。四龍包裝可以制作所有與吉他相關的紙質包裝,除了服務園區企業之外,還為周邊地區如貴陽、重慶的一些企業提供服務。瑞新箱包則能夠制作吉他包和外包裝,僅為園區企業服務,每年就有數百萬元的產值。此外還有一些企業在生產和經營與吉他相關的配件。這些企業不僅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收益,還解決了一大批本地農民工的就業問題。在這里,每個工人平均每月都能有3000元~4000元的收入。
正安縣縣長吳起告訴記者:“目前園區累計建設廠房面積60萬平方米,2018年產值同比增長20%,解決就業13978人,其中貧困人口1294人(解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就業450余人),帶動6690人脫貧。在吉他產業園,實現了‘一人入廠,全家脫貧。’”
盡管近年來,正安吉他產業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憂患意識始終縈繞在縣領導干部的心頭。遵義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正安縣委書記鄧兆桃說:“縣委、縣政府多次深入研討吉他產業,目前吉他產業發展趨勢喜人,但這個‘兩頭在外’的產業,勞動密集,門檻不高。接下來我們要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深挖吉他產業的帶動價值,讓旅游業和文化創意產業成為制造業的補充,進一步將正安吉他品牌的內涵豐富起來。”
也正是基于這種考慮,正安縣制定出臺了《關于做大做強吉他產業的實施意見》,“吉他工業、吉他文化、吉他旅游”三位一體融合發展的思路被廣泛認同。除了與國際一線吉他品牌商合作之外,正安吉他正在努力培育自有品牌:格拉蘇蒂、維特利、百斯卡、Sevinia、聲音花園、“0818”、wei、九之等數十個品牌正接受著市場的考驗。此外,各種吉他賽事、吉他教學、吉他研討等活動也在廣泛開展。各方正大力推進吉他制造及“吉他+”標準化體系建設,努力提升正安吉他產業話語權。
2018年,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脫貧攻堅“星光行動”、《吉他兄弟》電視劇拍攝、原創音樂劇《吉它·吉他》全國巡演等,展示了正安吉他文化的風采,其影響力正在逐步擴大。正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辦公室主任鄒學瑩介紹:“目前正在建設占地1000畝,建筑面積達65萬平方米的吉他產業園新區,同時對總占地面積約3000畝的吉他產業園作了總體規劃。”
鄒學瑩說,正在建設的正安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占地978畝,總投資20億元,將建設大型的吉他博物館、高端吉他演奏廳、設施齊全的吉他大師工作室和配套完善的吉他生產線。此外,吉他學校、吉他文化一條街、吉他主題酒店、吉他地理地標等文化基礎設施也在規劃之中,現代化、國際化的吉他之城在正安人心中已具雛形。
編輯:秦云
關鍵詞:正安 吉他 國家級貧困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