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雄安新區首批征遷村:126個自然戶全部落實過渡房

2019年05月17日 13:53 | 來源:澎湃新聞
分享到: 

原標題:雄安新區第一批征遷村:龔莊村126個自然戶全部落實過渡房

“住了多年的老房子要拆,真是有點舍不得,但建設雄安新區是一項歷史性工程,是我們這代人留給子孫后代的歷史遺產。我們一定會積極支持配合雄安新區的征遷安置工作,絕不拖新區建設的后腿。”這是雄安新區征遷安置工作啟動實施以來,新區第一批征遷村龔莊村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經過容城縣鄉鎮干部、駐村工作組前期的大量細致工作,龔莊和河西村的村民在過渡房、子女上學等方面都得到了妥善安置,5月13日,生活在這兩個村子的村民開始面對鏡頭,講述自己內心的故事。

1. 現在“拆”是為了明天更加“美”

龔莊村的村民金翠霞今年64歲,兩個女兒都已經外嫁,現在和兒子一起生活。“2016年開始蓋新房,剛住兩年多,現在就要拆。面對這種情況,我的老伴和兒子開始有點想不開,但我經常勸他們父子倆,暫時的困難是為了以后更加幸福。”金翠霞說,在駐村工作組的耐心講解下,老伴和兒子的態度現在明顯好轉了,雖然內心有不舍,但還是盼望雄安新區早點建設好。

雄安新區首批征遷村:126個自然戶全部落實過渡房

龔莊村村民金翠霞接受記者采訪。本文圖片 中國雄安官網

雄安新區設立前,金翠霞一家五口在容城縣購買了150多平米的住房,兒子平時在毛絨玩具廠上班也有一定的收入。征遷后,每人每月都會有過渡房補貼金以及每人每年的取暖補貼金。“在征遷安置過程中,我們沒有多大的困難,即便有困難,新區也會幫助我們解決。”金翠霞說。

2. “依依不舍故里情,支持雄安幸福城”

雄安新區首批征遷村:126個自然戶全部落實過渡房

龔莊村村民張樹林(右)得到妥善安置后,臉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龔莊村有一位70歲的孤寡老人,他叫張樹林,年輕時的他是村子的公社電影放映員,如今,張樹林無依無靠,住的是幾十年前蓋的老房子,生活比較艱苦。如何把老人安置好成了駐村工作組急需解決的問題。“如果讓老人住養老院,僅靠政府的過渡房補貼金來維持,費用是不夠的,我們一直和縣里的養老機構協商,最終達成一致意見,現在老人可以安心的住下來了。”駐村工作組成員王飛說。

張樹林老人看上去氣色很不錯,簡陋的家中還擺放著筆墨紙硯,閑暇時,他喜歡練習書法。在雄安新區征遷安置工作過程中,張樹林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他專門寫了一首詩歌送給容城縣的鄉鎮干部以及駐村工作組。

“黨的干部為民親,干群團結一條心,孤獨老人不寂寞,部長局長常訪問。”“依依不舍故里情,支持雄安幸福城。翁工糖水喝幾許,孩童青年泡蜜中。”張樹林老人寫的這首詩歌的字里行間充滿了對家的不舍,以及對未來雄安的美好期盼。“我在這兒生活了70年,老宅子雖然很破,但也有了感情,新區開展征遷安置工作,是為了讓百姓更加幸福,我能想明白這個道理,我完全支持新區建設。”張樹林說。

和張樹林同樣在生活上有困難的,還有龔莊村村民劉二輝的母親,劉二輝是一名行醫20多年的村醫,其母親69歲,患有精神疾病,劉二輝在八于鄉南張堡村蓋了新房,龔莊村的老房一直閑置。劉二輝說:“相信不久,我這個新房也會屬于拆遷范圍,但我支持新區建設,希望鄉鎮干部能幫助我解決母親住院以及衛生室的場地問題。”鑒于這種情況,八于鄉鄉黨委和駐村工作組正在積極解決這些問題。

3. “征遷安置政策是科學的、合法合規的、經得起歷史檢驗的”

雄安新區首批征遷村:126個自然戶全部落實過渡房

航拍容城縣八于鄉龔莊村。

“為了保證征遷工作順利進行,龔莊駐村工作組組成100人的隊伍,開展了入戶工作。”八于鄉鄉黨委書記白同泉說,工作組入戶對征遷工作進行政策解讀,對臨時過渡房開展“認家門”活動,對群眾過渡期的周轉房、上學、養老、就業等問題進行跟蹤,制定過渡期的幫扶措施,對存在困難的家庭,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雄安新區首批征遷村:126個自然戶全部落實過渡房

龔莊村街頭一角。

截至目前,龔莊村宅院評估工作全部完成,126個自然戶全部落實了過渡房。其中,村民租房107戶,共租房127處,房租每處每年平均2.4萬元。過渡房大部分分布在容城縣,其中,容城縣城59處、容城各村33處、雄縣2處、安新縣1處。

“雄安新區征遷安置政策以人為本,是科學的、合法合規的,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征地告知書張貼以后,龔莊村的群眾大都支持新區建設,對征遷安置政策持滿意態度,但對政策了解還需更全面,更透徹。”白同泉說,駐村工作組下一步將繼續做好龔莊村的群眾思想工作,駐村工作組全員入戶,對征遷安置政策進行宣傳解讀,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力爭讓全體村民理解并擁護新區的征遷安置政策,全力支持雄安新區即將開展的大規模建設。

4. “老黨員要發揮帶頭示范作用”

雄安新區首批征遷村:126個自然戶全部落實過渡房

河西村村民肖章如與妻子在老房合影。

72歲的肖章如是容城縣大河鎮河西村同意征遷的第一人,記者來到他家時,他們大包小包都已收拾妥當,再過幾天就準備搬到新家了。與多數鄰居一樣,肖章如和老伴將搬到白溝租住小區房,新家與河西村相隔不到15公里,開車半小時左右就能到。回憶租房經歷,肖章如說大河鎮駐村工作組積極向他推薦房源,一個月內就確定了現在的新家。

肖章如是一名有3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在河西村曾做過村干部,在村里做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好事,有著一副熱心腸,常為村里人排憂解難。駐村工作組入戶宣講政策時,有的村民對征遷有顧慮,他會主動幫忙做工作,“黨對咱們都關心,就得大力支持。我是黨員,就要起帶頭作用。”

對于生活了20多年的老屋,肖章如并沒有表露太多留戀,除了老鏡子、老照片以及一些生活必需品等,房中帶不走的陳年舊物就地舍棄。“我身體也沒啥大毛病,兒女們也很孝順。”老人爽朗地說,“有事兒干部們都給解決,政策講得明白,別的什么都不說,我帶頭簽字、按手印、搬家!”

5. “全力支持雄安新區建設”

雄安新區首批征遷村:126個自然戶全部落實過渡房

河西村村民肖金柱展示全家福。

像肖章如家一樣,河西村66歲的肖金柱和老伴肖素鸞也在短時間內確定了新家。他們曾去白溝看過幾次房,為了住在熟悉的地方,他們最終選擇了容城縣內一處兩室一廳的小區房。肖金柱說:“每月都有住房補貼,小區環境也不錯,管理到位,生活也方便。”

“孩子們平常都在外工作,來我這兒有地方住就行。”肖金柱老兩口有一個兒子,兩個女兒,兒女均已成家立業,孫子孫女也不小了。“雄安新區設立對咱老百姓絕對是有好處的,像我們這歲數的,以后就光享福了。”

此前,肖金柱曾到雄安新區規劃展示中心參觀,了解新區未來發展規劃,當記者問及參觀后是否對未來更有信心,肖金柱毫不猶豫地點頭稱贊。“未來的新區樹木花草變多了,交通四通八達,道路也整潔干凈,肯定比咱們農村現在的條件好多了。”肖金柱說,在教育、衛生、醫療這些方面,孩子們將來能享受的條件也肯定比現在更好。

對于征遷政策,肖金柱說他都已經很熟悉了。“縣里的各級干部,幾乎三天兩頭來一趟,主要是給講講咱們雄安設立各方面的政策,了解村里情況。”肖金柱說,對于新區建設,他表示全力支持。

6. 鎮村干部用心用情解民憂

雄安新區首批征遷村:126個自然戶全部落實過渡房

2019年5月14日河西村航拍圖。

河西村的宋守勤今年54歲,至今未婚,無兒無女,與他82歲的母親沈俊樓相依為命。由于母親常年有病在身,兩人生活比較困難。了解到相關情況后,鎮村工作人員多次上門與母子兩人溝通,并與容城縣民政局協調,將他們安置在容城縣的一家公立養老中心托老。村里還有一對因宅基地糾紛20年不說話的兄弟,在測量過程中,工作人員耐心調解,兄弟兩人最終握手言和。

“管控期間,像這樣的解決群眾生活困難、調解矛盾的故事還有很多。”大河鎮黨委副書記宋亞青是河西村駐村工作組成員之一,負責全鎮矛盾糾紛與信訪維穩等工作。他說,幫助涉遷群眾實現良好過渡,為新區建設鋪路搭橋,既是需要用心解決的重大任務,也是駐村干部義不容辭的責任。

每次雄安新區或縣里組織培訓,宋亞青的筆記本都要寫得滿滿的,生怕有什么遺漏,一定要把征遷政策宣傳到位。宋亞青說:“學習是必須的,作為一線工作人員,如果自身學習都不到位,工作怎么能做好。”

“說實話,一開始也有群眾不理解,但通過耐心細致的工作,跟老百姓交心,現在大家都能接受。”宋亞青說,現在走訪入戶,家家都能坦誠相待,覺得特別有成就感。作為容城縣本地人,宋亞青覺得能參與新區建設既是光榮也是責任,他堅信未來的雄安新區一定是人民安居樂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家園。

編輯:曾珂

關鍵詞:雄安新區首批征遷村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一级在线毛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不卡 | 宅女在线免费观看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守人婷 |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9 | 欧美精品白嫩少妇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