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東城區政協召開議政性主席會
聚焦“共生院”模式,構建老胡同與現代生活融合方式
會議現場
人民政協網北京7月14日電 “調研過程中我們始終把統籌考慮區位特色、街區功能和百姓需求,因地制宜細化‘共生院’模式作為工作目標,吸收了市規自委、故宮博物院古建部等專家學者參加全程調研。課題組先后6次深入草廠、南鑼地區實地調研,與街道社區等一線工作者座談交流,彰顯了雙向發力,實現了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著辦。”7月12日上午,東城區政協專委會工作三室主任侯文君就《聚焦“共生院”模式,構建老胡同與現代生活融合方式》建議案和調研報告的具體情況向區政協主席會議成員以及與會委員進行匯報。
區政協專委會工作三室主任侯文君匯報建議案和調研報告的具體情況
這是政協北京市東城區第十四屆委員會召開的第21次主席會,也是本屆政協首次召開的議政性主席會,圍繞“細化‘共生院’模式,構建老胡同與現代生活融合方式”的議題展開專題協商。會前,區政協還安排主席會成員實地察看了雨兒胡同的四個共生院落修繕整治提升工作情況,了解院落設計思路、修繕施工進展情況,以及下一步“共生院”運營管理模式等,為會議召開做了充分的準備。
區政協人資環建委主任高崇耀發言
會議由區政協副主席畢博聞主持,區委副書記,區政協黨組書記、主席宋鐵健,區委常委、副區長張立新,副主席李鐵生、顏華、杜娟、朱巖石,秘書長趙茂杰,以及調研組成員、委員代表、區政協機關處室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會議,還邀請了交道口街道、前門街道、區住建委、區規劃自然分局、天街集團和京誠集團等6個相關部門負責人參會。會上,審議通過了《聚焦“共生院”模式,構建老胡同與現代生活融合方式》建議案和調研報告,調研組成員、古建專家及相關部門負責人作了協商交流發言,為破解核心區平房院落有機更新難題,推進我區功能疏解、老城保護和民生改善積極建言獻策。
區政協人資環建委主任高崇耀在協商交流時談到,“這次開展的調研是一次創新,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共生院’模式也是一個創新,體現出了對社會治理有效方式的一種嘗試。”
民盟東城區委常務副主委李輝在回顧調研過程時發表感言
“在‘共生院’建設過程中,應更加注重其建筑格局及街區風貌的保留,修繕工作做到有主有次,避免對原有建筑的過度干預,延續建筑的原有使用功能,既是老城區保護的基本要求,也是一種老城區歷史文化傳承的形式。”故宮博物院古建部高級工程師張雅平是此次協商調研聘請的專家,她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長提出具體指導意見。
故宮博物院古建部高級工程師張雅平提出具體指導意見
“在政協協商議政的平臺上,民盟找到了發力點,對準了區委區政府的工作‘靶心’。調研報告的初稿形成過程中,調研組盟員結合專業領域和調研內容形成議政建言,從保護性修繕、能源站建設、文化示范區建設,“新居民”引入政策等方面重點建言。”民盟東城區委常務副主委李輝在回顧調研過程時發表感言。
區委常委、副區長張立新講話
在認真聽取大家的發言后,主席會成員紛紛發表意見和建議。張立新在講話中對此次協商調研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她介紹了當前街區更新的相關背景,表示要將今天會議提出的意見建議進行認真學習和吸收,把相關成果轉化到下一步的具體工作當中,就進一步加強“共生院”建設提出了具體意見。
宋鐵健主席講話
宋鐵健在講話中強調:一是老城保護和街區更新既是百姓的熱切期盼,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對北京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作出指示,蔡奇書記多次到南鑼四條胡同調研,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京視察慰問時的重要指示精神,著力抓好老城保護提升工作,讓老胡同的居民過上現代生活。區委區政府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以南鑼四條胡同、前門草廠地區為示范打造一批“共生院”,改善提升居住條件,實現“建筑共生、居民共生、文化共生”。二是要發揮政協優勢,聚焦“共生院”改造,廣泛凝聚共識,精準雙向發力。此次調研全過程,彰顯了政協協商民主的優勢,彰顯了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的履職擔當。通過吸納相關領域、有相關專業特長的人士參與,從不同角度發現問題、提出對策,進一步發揮了委員的主體作用和黨派、界別的優勢作用。會后,要認真梳理匯總意見建議,為區委、區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同時,要繼續圍繞本次調研中提到的重點難點問題,深入跟蹤調查。三是立足新時代,擔當新使命,進一步推進政協工作提質增效。新時代地方政協是加強黨對各項工作領導的重要陣地,要堅持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切實發揮好協調關系、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的重要作用,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加強思想政治引領,以“共生院”等重點協商議題為紐帶,聚焦老城保護、區域發展重大問題和群眾切身利益問題開展協商,不斷推進政協工作提質增效。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政協 調研 區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