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廣西:走在健康脫貧路上

2019年07月30日 10:22 | 來源:中國健康網
分享到: 

健康扶貧工程實施3年多以來,各地通過提高保障水平、實施分類救治等,為一批批貧困人口脫貧夯實了健康保障。近日,記者走訪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上林縣和河池市都安縣。
現在可以安心治病了
“他現在就在醫院安心治病呢!要不是現在報銷那么多,哪能在醫院待得下去呀!”都安縣澄江鄉自成村村民譚孝川不停地感嘆。
譚孝川的哥哥譚要年是當地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年60歲,幾個孩子都在上學。幾年前,譚要年的妻子因車禍導致身體殘疾,失去勞動能力,家庭的重擔都壓在譚要年一個人身上。屋漏偏逢連夜雨,前不久,譚要年又因為腦梗住進都安縣人民醫院接受治療。
“幸虧現在住院先不用掏錢,出院再掏錢。國家報銷90%,最后花不了多少。”譚孝川說。國家的健康扶貧政策為譚要年一家驅散了一片陰霾。
像譚要年這樣的貧困人口,都安縣還有16306戶68363人,其中因病致貧返貧人口1098人。近年來,都安縣實行貧困人口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傾斜制度,經新農合、大病保險、民政救助、二次救助后,住院費用報銷比例不足90%、門診費用報銷比例不足80%的,全部由縣財政兜底,確保貧困人口住院報銷比例不低于90%,29種慢性疾病門診報銷比例不低于80%。
把健康知識送進家門
“韋醫生告訴我啦!我有高血壓,光吃藥不行,要多吃菜少吃肉,做飯少放鹽和油……”譚要年的母親,80歲的黃孌生大聲對記者念叨著。老太太今年80歲,聽力下降,說話有時很大聲,但是對于高血壓患者的飲食注意事項,她牢記于心。
老太太口中的“韋醫生”就是自成村的村醫韋金星。韋金星是本村人,與其說他是鄉親們的醫生,不如說是大家的親人。除了每天到村衛生室為鄉親們看病之外,韋金星經常抽空到鄉親們家里串門,普及健康知識,講解健康政策。有的村民行動不便,他就一次次上門送醫送藥。考慮到山路又遠又難走,村民們總想給韋金星一點“路費”作為感謝,但是他從來不收。
“我們的村醫幾乎都是這樣的。”都安縣衛生健康局局長周虹岑告訴記者。
無論是在都安縣城的醫院,還是村衛生室的宣傳欄上,抑或在路口最醒目的位置,在村民家里的墻上,健康扶貧政策宣傳隨處可見。
“不管多么難懂的政策,一首山歌下去,大家都懂了!”都安縣衛生健康局副局長藍英田說。由于當地很多村民都使用壯語和瑤語,而這兩種語言又都沒有文字,為了提高村民對政策和科普知識的知曉率,自2017年以來,都安縣已累計組織了248場演出,將健康扶貧政策和科普知識編成山歌和節目,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到千家萬戶。
家門口看病方便又實惠
汽車駛過層巒疊嶂,終于到達南寧市上林縣巷賢鎮中心衛生院。這里還掛著另一塊牌子“上林縣人民醫院巷賢分院”。
南寧市上林縣是國家級貧困縣,過去鄉鎮基層醫療服務基礎薄弱,農村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非常突出。為了解決這一問題,2014年,上林縣率先在廣西推行醫療衛生服務縣鄉一體化改革。以縣人民醫院為牽頭單位,將全縣公立醫院和鄉鎮衛生院劃歸縣人民醫院統一管理,各鄉鎮衛生院都多了一個名字,即上林縣人民醫院分院。
改革前,群眾普遍質疑鄉鎮衛生院的技術服務能力,不管大病小病都往縣人民醫院或者縣外三甲醫院擠。改革后,由于業務統一管理,縣人民醫院從縣級三家公立醫院選派中層領導到各分院(鄉鎮衛生院)擔任院長、業務副院長,選派臨床一線專業骨干到各分院長期蹲點“傳幫帶”,鄉鎮分院派人到縣級醫院跟班學習培訓,鄉鎮衛生院的醫療服務能力得到持續提升。
縣鄉一體化改革以來,上林縣初步形成了“小病不出鄉,大病少出縣”,“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鄉鎮”的就醫新格局。病人能在家門口看病,既方便實惠又能減少負擔。以闌尾炎手術為例,與在鄉鎮衛生院治療相比,群眾在縣、市三級醫院治療所需負擔費用分別相差4倍、10倍,而貧困戶需要負擔費用分別相差7倍、20倍。


編輯:劉暢

關鍵詞:廣西 健康脫貧 扶貧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 亚洲成Aⅴ人片乱码色午夜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网 | 在线看片国产日韩欧美亚洲 | 亚洲日韩一级精品片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男人的天堂 |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