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參政議政 參政議政
民進陜西省委會建言茶產業發展
叫響陜茶品牌 助力脫貧攻堅
近年來,陜西省通過政策引導、專項扶持、品牌培養、宣傳推介、三產融合等一系列組合拳,使茶產業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更成為陜南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調研組一行首先走進西咸新區涇河新城、咸陽涇陽,調研茯茶發展現狀。調研組認為,近年來,特別是伴隨著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的熱播,讓沉寂了半個多世紀的茯茶煥發出生機和活力,受到市場追捧,產旅融合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但目前茯茶企業存在規模小、品牌多、知名度不夠、市場占有率不高、人才匱乏等諸多亟待解決的難題,需要進一步加大宣傳,為企業提供更多更好的政策扶持,通過形成合力,抱團取暖,合作共贏,更好推動茯茶產業提質增效、健康發展,讓曾經熱銷絲路古道的“生命之茶”再現昔日風采。
在漢中市西鄉縣、安康市紫陽縣、商洛市商南縣,調研組圍繞陜南茶產業發展現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了深入調研。在西鄉縣,茶葉局副局長陳志龍自豪地表示,當地茶產業發展比較成熟,老百姓留在當地靠茶葉就能發家致富,不需要外出打工。針對茶葉技術人才短缺的問題,紫陽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龍安介紹說:“2019年我們已經舉辦了四期茶農的培訓班,計劃全年培訓1000名職業茶農”。在商南縣,茶園建到哪產業路就鋪到哪,調研組成員無不感嘆縣政府高度重視產業發展,實實在在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的“店小二”做法。
調研組認為,陜茶主產于秦巴山區,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優勢,近年來陜茶通過培育優良品種等方式,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品質進一步提升,茶產業已成為促進當地經濟循環發展、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但是陜茶優而不名、品牌多而不響,還需借助政府組織和引導,加大陜茶品牌推介和宣傳,做好質量標準與檢測體系的推行和實施,助推陜茶產業轉型發展。
民進陜西省委會專職副主委閔生華表示,當下脫貧攻堅已經到了關鍵節點,要帶動農民脫貧致富,關鍵還是要依靠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作支撐。發展茶產業就是發揮陜南自然資源優勢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實現貧困山區脫貧攻堅的重要選項和戰略產業之一。只有大力推進陜茶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才能更好與精準脫貧、鄉村振興協同發展、融合共贏。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產業 發展 調研 陜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