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紀錄片《遠在江河源頭的家》青海首映 講述通天河畔古民居
中新網西寧9月12日電 (記者 張?zhí)砀A_云鵬)一部反映青藏高原通天河流域藏式古民居、古村落的紀錄片——《遠在江河源頭的家》,12日在青海民族大學首映。
“千百年來,位于三江之源的玉樹市,受長江源頭干流通天河的滋養(yǎng)及唐蕃古道、茶馬互市等漢藏交流的影響,在深厚的藏族康巴文化的基礎上,形成了開放包容的地域特性,這在當?shù)夭厥焦琶窬印⒐糯迓渖希兄浞侄实捏w現(xiàn)。”中共青海省玉樹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扎西尼瑪說。
扎西尼瑪介紹,玉樹藏式古民居、古村落保存較好,在用料、設計、建造和功用方面,呈現(xiàn)了當?shù)夭刈逑让裉赜械睦砟睢⒆非蟆⑺伎己托枰坝凶C據(jù)表明,早在幾百年前,當?shù)叵让窬鸵芽紤]到了房屋的防震抗震問題,有些舉措和方法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
“玉樹古民居是否損毀殆盡?”《遠在江河源頭的家》導演馬剛表示,帶著這樣的疑問,紀錄片主創(chuàng)團隊在通天河畔逐一走訪古村落,收集第一手資料,“我們不光去看景,還走進藏民族家里,聽他們講述自家老宅的故事。”
馬剛介紹,他們收獲頗豐,在玉樹是仲達鄉(xiāng)的一處藏式碉樓里,看到了印有中文、英文、日文的廣告招貼畫,其中一幅上,“BINNY”字樣清晰可辨,“這說明,歷史上有一條繁忙的國際商道,的確在通天河畔存在過,這顛覆了人們對通天河沿岸‘人跡罕至’的印象。”
馬剛說,紀錄片還試圖挖掘藏式民居的抗震措施。(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民居 通天河 紀錄片 遠在江河源頭的家 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