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第二屆中國集群品牌論壇在北京舉行
人民政協網北京9月20日電(記者 王泳)9月20日下午,以“培育優勢產業品牌集群,打造國際知名集群品牌”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集群品牌論壇在京舉行。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節點,舉辦以產業集群發展、打造集群品牌的論壇活動意義重大。
據了解,本屆論壇由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國際竹藤中心、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中國保健協會、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中國認證認可協會共同主辦。
六新議題 共議集群品牌新發展
據介紹,本屆論壇共設“六新議題”:新概念——集群品牌的概念解讀,新競爭——國內外經濟發展現狀,新階段——如何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技術——以技術創新引領產業發展,新消費——國內外市場趨勢與消費升級,新集群——實現產業集群合力打造國際知名品牌。
“品牌已成為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制高點。20%的知名品牌擁有80%的市場份額,全球已進入品牌經濟時代。我國雖處于質量經濟階段,但品牌消費已成為當前市場消費的時尚。”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國際標準化組織品牌評價技術委員會(ISO/TC 289)主席顧問組主席、原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劉平均理事長就品牌發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楊志明表示:“工匠精神是中國工匠兩千多年來生產活動中技法傳承、改進積累和追求極制的過程中提煉而成的精神總和。是我國質量立國的之本,創造中國品牌之基,也是走向世界的中國名片之魂。當下,中國補技能短板進入加速期,這對于解決經濟擴張中形成的技能總體偏低、粗制粗造時有發生、急功近利、短視浮躁等突出問題有根本性的轉變。”
談起“中國工匠精神打造國際知名集群”,中國防偽協會理事長劉卓慧感慨地說:“品牌集群的建設肯定今后一個階段的工作重點,而且,在中國制造業特別是陶瓷業,正式中國的工匠精神的體現。”
對于品牌,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院長邵力也有自己的定位:品牌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機構來說,它是機構文化和核心價值的體現,可以創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對消費者來說,可以降低風險、寄托情感;對推動社會進步來說,品牌可以傳遞信任,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社會公益。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余紅輝強調,作為中國環保品牌集群的牽頭單位,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將集聚國內環保領域優勢資源,推動環保產業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積極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對標、借鑒國際先進經驗與創新做法,實現我國環保產業轉型和升級。
宜賓紙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易從表示,宜賓紙業將全力實施“竹漿紙及深加工一體化”發展戰略,全力以赴做大做強竹漿造紙產業,同時著力使竹漿造紙產業助推扶貧攻堅,將竹漿造紙產業打造為富民產業、綠色產業。
理論引領 推動集群品牌走向海外
南開大學教授杜建剛強調,品牌集群和集群品牌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品牌集群是若干個品牌形成的產業集群,集群品牌是很多企業最后匯總到一個品牌。這兩個主體不一樣。”談到二者的關系,杜建剛認為,品牌集群不一定能形成合力,而集群品牌則是一個主體目標。
杜建剛指出,產業集群品牌就是集群內具有競合交互關系的企業以及政府、中介、金融、教育等利益相關者,在長期良性生態環境下逐漸形成的區別于集群外企業的良好形象。
談到如何打造產業集群品牌,杜建剛則表示,各個集群品牌肩負重任,需要負責整合各級政府、媒體資源,包括企業資源,形成合力助推集群品牌走向全球,提升國際影響力。
從產業集群發展規律來看,絕大部分產業集群最先以少數企業為主,隨著內生動力和環境資源,企業數量不斷增加,在需求拉動下企業之間良好互動,最后形成一般性產業集群。一般性產業集群不能稱為產業集群品牌,因為它是一盤散沙,形不成合力。一般性產業集群必須通過結構調整、政府推動,在消費者心目中享有盛譽,這樣的產業集群才能成為產業集群品牌。我國產業集群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發展成創新型產業集群,這就需要各級政府發揮好政策引領、質量監管、資源整合以等智能作用,推進產業向創新型發展。成立品牌集群產業聯盟,對提升整個產業集群競爭力至關重要。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集群 品牌 產業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