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首部二人臺革命歷史劇《多松年》首演獲好評
中新網呼和浩特10月9日電 (記者 張瑋)9日晚,首部二人臺革命歷史劇《多松年》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進行首演。首次與觀眾見面的該劇獲得好評不斷。
該部劇是呼和浩特民族演藝集團二人臺藝術研究劇院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打造的獻禮之作,較完整地講述了蒙古族早期共產黨員多松年從蘇聯留學提前回國,深入察哈爾農村牧區開展運動,發展中共黨組織,領導草原各族人民反抗壓迫,在極端的白色恐怖中不顧個人安危,宣傳黨的“五大”精神,最終因叛徒出賣被捕,英勇就義的全過程。
演出生動展現了早期蒙古族共產黨員以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為使命,不畏犧牲、艱苦奮斗的初心,引得現場掌聲陣陣。
64歲的觀眾馮琴霜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部劇貼近真實,還原歷史,在情理之中構建故事細節,賦予了鮮明的時代感,讓人看得特別激動。”
據了解,該劇自2017年創作至今,先后歷經5次專家研討,共修改劇本6回,于2019年2月正式入選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舞臺藝術創作資助項目,受到相關專家的一致好評。
該劇多松年的扮演者張恒介紹道,劇目作曲以二人臺曲牌結合蒙古族音樂的旋律為動機,加以相應的變奏和延展,使得整個劇目草原文化氣息濃郁。同時,為了使伴奏音樂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在一些“引子”等細節部分,作曲融入了上個世紀學堂樂歌的旋律風格,配以劇中人物的大段唱腔,從而使音樂的表達更為豐富,達到引人入勝的目的。
“旨在繼承弘揚多松年革命先烈優秀品質和硬骨頭精神,在全國范圍內弘揚和宣傳內蒙古的藝術文化與革命英雄事跡。”張恒如是說。
呼和浩特民族演藝集團總經理彭飛表示,《多松年》是二人臺以真實革命歷史人物為題材的大型劇作,是將二人臺地方戲曲民俗文化與紅色文化有機融合,為二人臺地方戲曲日后的發展方向開拓出新的路徑,對二人臺地方戲曲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傳承與保護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二人臺 革命歷史 首部 歷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