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提案 提案
民進與“教師”那些事兒
一件提案
幾乎每個人都知道教師節,但很多人不知道,教師節的恢復和確立,與民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故事還要從1981年說起。當時的民進界別全國政協委員意識到,尊師重教遠沒有形成一種社會風氣,應該在新中國重建教師節,讓教師受到全社會尊敬,享有崇高的社會、政治地位。1981年11月召開的全國政協五屆四次會議上,包括葉圣陶、雷潔瓊在內的民進17位政協委員聯名提交了《建議確定全國教師節日期及活動內容案》。
1983年6月,在全國政協六屆一次會議上,方明和民進19位政協委員聯名再次提出《建議恢復教師節案》。同年9月,中宣部辦公廳致函教育部辦公廳:經研究政協一次會議方明等同志的提案,同意恢復教師節。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決議,確定每年的9月10日為教師節。
正如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所說:“教師節的設立是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共同努力的結果。民進前輩為教師節的設立奔走呼吁,歷時5年,體現了民進人的教育情結。”
一個論壇
2007年9月,主題為“提高教師素質,推進教育公平”的慶祝教師節暨第一屆中國教師發展論壇在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師范大學召開。論壇采取主旨演講、交流點評、培訓學習等多種形式,圍繞社會和諧發展與教育公平,教育質量與教育公平,師資隊伍建設與教育均衡發展,教師地位、教師流動與教育公平四個專題交流研討。
由此,民進中央打造“中國教師發展論壇”這一參政議政品牌的序幕正式拉開。
從“推動教育家辦學,促進教師隊伍專業化發展”到“教師教育的供給側改革”,從“加強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服務城鄉統籌發展”到“新形勢下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政策”,中國教師發展論壇每一年的議題都在關注針對教師群體的不同問題,利用民主黨派人才資源優勢,為教師隊伍的發展和培養建良言、獻良策。
如今,論壇已經舉辦到第12屆,通過多年積累,形成了常態化的機制,它不僅推進了民進在中國教師發展方面的可持續參政議政活動,也擴大了民進在教育界的社會影響力,使民進在教育方面的參政議政工作呈現出了新面貌。
一部法律
不僅是教師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以下簡稱“教師法”)的出臺,同樣凝聚著民進組織和成員的心血。
20世紀80年代曾一度出現教師外流、棄教改行的情況,教師隊伍不穩定成為教育事業發展潛在的危機。1984年,全國教育工會、民進中央和全國政協教育組聯合開展了歷時一年多的調研后一致認為:必須抓緊教育立法,制定教師法,用法律保障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經濟利益和合法權益,從而在根本上穩定教師隊伍。
1986年2月,全國教育工會、民進中央和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共同組成“教師法”聯合起草小組,方明任組長。
同年3月,在全國政協六屆四次會議上,民進21位政協委員聯名提交了《盡早制定“教師法”案》,提案中寫道:建立一支穩定合格的教師隊伍,是關系到四化建設和國家興衰,涉及到千家萬戶和子孫后代的大事。
隨后,聯合起草小組寫出了“教師法”草案(一稿),并通過全國教育工會和民進中央兩個渠道,組織了約有一萬人參加的討論。起草小組隨后又寫出草案的二稿、三稿、四稿。
1988年3月,全國政協七屆一次會議上,方明和葛志成又聯名作了《制定“教師法”提高教師地位和待遇》的大會發言,引起強烈共鳴,發言中響起16次掌聲。
經反復修改論證,1993年10月31日,“教師法”由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通過并公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從醞釀、調研、提出、起草、民進的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案到“教師法”頒布,前后經歷了10個年頭。 (呂巍)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民進 教師 教育 教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