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記者來信:社區善治要依法“疏經通絡”
新華社南昌11月1日電 題:記者來信:社區善治要依法“疏經通絡”
新華社記者余賢紅、郭杰文
涉及十多萬名居民的20多個小區,卻無一處建立業主委員會,南昌市紅谷灘新區紅角洲片區部分業委會“難產”現象引發關注。成立業委會是物權法等法律法規賦予業主的一項權利,然而頻頻出現的業委會成立難,警示我們,城市治理的“神經末梢”仍需下氣力“疏經通絡”。
成立業委會是維護業主權益的前提,而一些小區收支不明、監督無力;服務消極、解聘無力……在很大程度上與業委會缺位以及物業公司管理不善有關,小區業主對物業公司有不滿有無奈,但更有期待。
業委會成立難,有程序復雜的原因,更有利益糾結的矛盾。站在物業公司角度看,有機會“躺賺”,誰愿意給自己找麻煩?然而,一時的短視,放棄了更大的機遇。當前城鎮化正在深入推進,廣大業主對物業服務的需求不斷提升,這是難得的發展商機。通過業委會監督,推動物業公司形成相應的市場競爭,可促進其提升服務水平,對業主、對小區、對公司、對市場皆有利,如此多贏之舉何樂不為?
群眾呼聲是做好工作的“第一信號”,城市基層管理機構應該直接面向群眾,傾聽群眾聲音是職責所在,破解群眾關心的問題是使命所系。對某些物業公司為了私利,敷衍搪塞、暗中阻撓業主成立業委會的行為,不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對業主的合法訴求,更不能漠然以對。只要抓住為民服務、為民解憂這個出發點,破解難題、打通梗阻就不會成為難事。
社區治理水平直接關系到群眾生活質量的提升。一些成功經驗表明,基層管理機構引導得好,業委會可以成為社區管理的有益補充,有利于形成基層治理良性循環。
當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正在深入開展,有關方面要以此為契機,在深入群眾、將心比心中尋找“最大公約數”,排除干擾、化解難題,推進小區依法成立業委會以提高管理水平,并提高廣大業主對社區治理的滿意度。
編輯:李澤杰
關鍵詞:社區 業主 依法 疏經通絡 記者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