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未來青少年文學文化公益計劃啟動儀式在京舉行
11月4日,未來青少年文學文化公益計劃發布會在京順利召開。本次活動由北京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院語文教育創新研究中心、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語文教育研究所聯合主辦,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寫作中心、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校園文學委員會提供學術支持,中文未來教育與華語未來教育協辦,聚焦于整體提升當下青少年的文學文化素養。活動現場,上百位文化、教育領域重量級嘉賓共同見證未來青少年文學文化公益計劃啟航。
未來青少年文學文化公益計劃啟動儀式
文學新人培育 跨界與協同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部長朱旭東教授進行了開幕致辭,他希望這個公益計劃能夠與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APLIC教育領袖人才培養模式”有機結合,以培養具有扎實的學術基礎(Academic)、豐富的實踐能力(Practical)、赤誠的教育之愛(Love)、寬闊的國際視野(International)和不竭的創新精神(Creative)的“APLIC教育領袖人才”為目標,為頂尖人才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他信心滿滿地說道,“今天是一個公益計劃的開始,將會開啟我們教育學科和文學以及文化等相關學科融合的這樣一個實踐。公益計劃最需要的就是堅持,希望這個活動做了十年二十年之后能夠取得豐碩的成果?!?/p>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部長朱旭東
曹文軒先生在主題演講中,從當下語文教改中文學作品的比例不斷上升的話題談起,他認為這是一個合理的趨勢,“文學的根本意義在于為人類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礎?!比缓?,他重點闡述了文學在塑造道義觀、營造審美境界、培育悲憫情懷、輸入歷史意識、激發想象潛能、強化說事能力、提升語言文字水平等七個方面有著巨大作用。曹文軒強調,這個公益計劃,將在根本上對青少年文學文化素養的提升發揮積極影響,“文學最重要的意義在于它創造了一個讓我們永生的世界,在這里你能夠實現你所渴望的一切,包括成為‘世界之王’”。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敬澤說,公益計劃是想讓未來的國人有“文”,以這樣一個大語文的視野,文的視野,展開這樣的教育,這點特別有必要,不在于能否寫出多著名的文學作品,而是具有準確的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具有對世界的感受力。這項事業應該從孩子抓起。
面對同樣的話題,在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白燁看來,對于青少年的活動,一定要充分考慮互聯網的作用,在當下互聯網的豐富性我們難以改變,唯一能做的就是打造一個能夠提供經典文學、優秀文學為資源的文本教育平臺。
語文教育夢想 傳承與創新
未來青少年文學文化公益計劃旨在發現、激發、培養具有潛力的未來文學文化優秀青少年人才,提高廣大中小學生文學文化素養。公益計劃由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課程與教學研究院語文教育研究者易進,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語言教育研究所所長任翔、青年語文教育家竇昕,中國社科院文學所青年學者陳思四人發起,李旭光擔任未來青少年文學文化公益計劃行動辦主任。
未來青少年文學文化公益計劃發起人,從左至右依次是易進、任翔、竇昕、陳思
作為多年深入一線語文教學的專家,易進從當下的中小學語文教育切入,“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闭Z文教育要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為學生終身學習和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為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發揮積極作用。對于如何實現這一功能,易進認為“將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相結合,才能為當代青少年獲得優質的文學文化教育帶來更多的可能性?!?/p>
作為一個出身于文史世家的青年語文教育家,竇昕以“夢想”為主題,詳盡介紹了發起這個公益計劃的初心,那就是通過自己和團隊的努力,能夠為當下的語文教育和青少年文學文化素養的提升尋找多一種可能,通過集結在文學領域具有代表性的專家、學者、教授等,為新世紀一代青少年的文學培養,為中國文學文化走向世界做出貢獻。在他的描繪之下,公益計劃將來將實現三大愿景: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少年時代使命的責任與擔當、文學新人培養的跨界與協同。
未來青少年文學文化公益計劃部分專家顧問,從左至右依次是白燁、李敬澤、陳曉明、穆濤
陳思詳細講解了公益計劃第一站-“未來青少年文學夢想家”素質養成計劃的工作方向,公益計劃還將通過公益主題研討會、全國線下公益講座、未來青少年文學院、青年文學出版活動、訪學交流活動、互聯網運營活動六大路徑逐步實現。通過多元化的工作設計,該項公益計劃將會成為青少年們的文學夢工廠,最終打造屬于未來的文學夢想家。未來青少年文學文化公益計劃行動辦主任李旭光結合陳思的講述,簡要透露了后續工作方向,將研發適合青少年需求的各類產品,善用互聯網的力量做好這個面向青少年的公益計劃。
少年時代使命 責任與擔當
中華文化生生不息,文學承擔傳承使命,語文教育使青少年一代具備了文化基礎。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陳曉明表示,一個民族的文化、思想和精神依賴文學的精細化。文學是人類文明在穩定的秩序中健康傳承的基礎,人類從過去走到今天,繼而面對富有挑戰的未來,文學能力、情懷和素質非常重要?!睹牢摹冯s志常務副主編穆濤列舉了多個生動的語文教育和中小學生閱讀案例,講述青少年在當今時代下承擔的使命、責任與擔當。
發布會現場進行了兩場別開生面的圓桌論壇,吳思敬、邢春、張燕玲、劉大先、趙伯奇、李云雷、朱漢華、李曉平、文珍、黃晨等專家學者結合當下青少年文學教育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圍繞論壇主題各抒己見,并且對如何通過協同、跨界等努力改善現狀,將整個社會的青少年文學文化素養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建言獻策。
“共助青少成長:跨界 創新”圓桌論壇
著名學者吳思敬認為,“青少年的文學文化教育從詩歌來入手是一種不錯的選擇。詩歌是屬于青年的,青春這個詞和詩永遠相通。”魯迅文學院副院長邢春認為不能簡單依靠課堂教學,得依靠社會各界的努力,“大語文確實改變了我對課外教育教學理念的想法?!?/p>
對于如何做好這個工作?扎根一線的中文未來中小學語文教育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趙伯奇給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如果能在小學階段改變大家的語文學習環境,讓大家愛上語文這個學科,那么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事情?!背苏Z文教育,青年學者劉大先談到情感教育特別重要,文學教會我們怎么樣跟這個世界相處,怎樣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語文教育研究者張燕玲從語文的功用出發,語文是給青少年向未來起飛的翅膀,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成為文學家,但是我們應該讓孩子們在日常工作和學習生活中能夠很好地把語文和自己的生命結合在一起,豐富他們的人生。
“培育文化新人:協同 未來”圓桌論壇
資深媒體人朱漢華結合多年的青少年工作經驗,認為當下教育形式包含: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是鏈接的紐帶,而社會教育具有雄厚的資源和實力,更加開放、靈活、包容。作為從教十年的語文教師,思晨寫作設計者黃晨在孩子們作品中看到對世界美好事物的捕捉,孩子們文字中飛揚的無限想象力令人欣喜,這也是她做大語文這件事的初衷。
未來青少年文學文化公益計劃自發起以來受到了業界的重點關注,與《美文》雜志以及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旗下《快樂閱讀與日記》《中國少年文摘·快樂寫作文》《中學生·初中作文》等一流刊物達成戰略合作,不僅為參與該項計劃的學生作品展示提供平臺,同時還將助力青少年寫作能力提升。
據悉,此次公益計劃第一站“未來青少年文學夢想家”素質養成計劃,從即日起將持續到2020年8月份。這將是針對全國青少年在文學領域走向未來的一場年度盛事,參與其中的青少年將收獲一段非同凡響的人生經歷。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文學 青少年 公益 計劃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