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鄒蘊涵:中國經濟有底氣頂住疫情沖擊

2020年02月14日 14:39 | 作者:鄒蘊涵 |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到: 

作者: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 鄒蘊涵

新冠肺炎疫情不僅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也沖擊著中國的總需求、總供給。國內外都在關注,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會有多大?中國經濟“頂得住”嗎?

毋庸諱言,經此疫情,中國經濟增長遭遇短期困難是肯定的。就拿工業生產來說,疫情發生之前,本已顯露出一定邊際改善跡象,不僅制造業PMI指數處于榮枯線之上,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以及在手訂單指數等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同比或環比改善。突發的疫情打破了供給端的企穩趨勢和需求端的調整態勢,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這里頭,勞動力聚集型的服務業,如旅游、交通運輸、餐飲住宿、娛樂等成為受疫情影響的重災區。

困難客觀存在,但我們要堅定信心。從經濟增長理論和經濟周期理論看,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疫情作為一個經濟外生變量,其作用是一過性的。經濟增長路徑在短期偏離趨勢后,會再次回到正常軌道。從這個意義上說,當務之急是將損失控制在一定范圍,不要讓疫情對勞動力、資本、技術等決定經濟長期發展趨勢的基本變量產生持續性負面影響。可以看到,隨著疫情防控阻擊戰逐步顯效,大部分地區都在保證“戰績”的前提下,謹慎地復工復產,為的就是將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降到最低。

對于中國經濟更大的信心,則來自于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產生的支撐力。目前,中央部委已下發20余項政策文件全力抗擊疫情、減少經濟沖擊。一方面,積極的財政政策發揮穩增長作用。這些財政政策在為疫情防控提供資金保障的同時,也將在后期經濟恢復時進一步發力。比如,確保補短板、基層正常運轉、基本民生支出;在戰略性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進一步拓展有效投資空間。另一方面,“穩健”的貨幣政策正“適度寬松”。具體來看,加大貨幣投放力度保證了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和貨幣市場平穩運行,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動態考核機制等將為疫情防控和后期經濟增長創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以更大視野來看,當前中國的深化對外開放正在創造更強的全球吸引力。金融、基礎設施、交通運輸、商貿流通和文化等領域大幅放開,汽車、船舶、飛機等制造業也基本放開,允許外商獨資經營的領域越來越多。原有的12家自貿試驗區以不到全國千分之四的國土面積,創造了全國14.4%的外商投資、12.5%的進出口總額;新設的山東、江蘇等6個自貿試驗區正在蓬勃發展,為穩外貿、穩外資做出了積極貢獻。中國依然是全球最重要的投資熱土,這一事實并未改變。

當然,也不能忘了我們國家深厚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參照世界銀行的標準,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大約有4億人。據波士頓咨詢的《中國私人銀行2018》報告,我國家庭可支配收入在1萬元以上的中產群體及高收入群體將帶動消費增量的70%以上。中國已是全世界最大的成長性市場,具有巨大的消費潛力,這是我們有效應對嚴峻復雜局面的堅實基礎。

雖然中國經濟的確遭受了一定沖擊、實體經濟面臨一定困難,相當時期內我們都需要負重前行,但是科學研判、科學調度、科學施策將助力中國經濟走出陰霾擁抱春天。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經濟 疫情 中國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 | 尤物193国产在线精品 | 一本大道之中文日本香蕉 | 正在播放女人与久久品99 | 亚洲中文一区国产 | 亚洲A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