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產業對接 產業對接
光伏扶貧:鞏固提升 脫貧成果的“綠色銀行”
本報海西訊 (記者 程宦寧) 近年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把光伏扶貧作為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重要引擎,利用高原光照資源充足的天然優勢,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光伏扶貧產業,光伏扶貧成為鞏固提升脫貧成果的“綠色銀行”。
2017年以來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8033萬元,于2018年12月建成了首批總裝機規模11.7兆瓦的5個村級光伏扶貧電站。項目的實施帶動了全州119個退出貧困村集體經濟增收,填補了海西州光伏扶貧產業空白,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
為確保光伏扶貧項目規范運行,并長期發揮效益。該州建立光伏發電運行維護中心,完善光伏設備保險、光伏扶貧基金統籌和光伏扶貧項目收益監督管理等機制。自5個村級光伏扶貧電站項目全容量并網發電以來,全州合計發電量為2509.83萬千瓦時,收益達1631.29萬元,村均增收13.7萬元,使退出貧困村集體經濟有了一份“陽光紅利”。
明確電站收益分配方式和后期維護管理責任,為電站持續發揮扶貧效益奠定了基礎。各村利用光伏扶貧電站的收益,為困難群眾設置了公益性崗位,既發展了公益事業,又杜絕“一光了之”,既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又激發了內生動力,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了重要支撐。
關鍵詞:鞏固提升 脫貧成果的“綠色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