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六保”為啥保?如何保?如何保得好?
———全國政協委員屠光紹提出了觀點
針對疫情蔓延對全球經濟沖擊,中央運籌帷幄,提出“六保”,即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為什么要保這6個方面?如何實現“六保”?如何才能保得好?圍繞這一話題,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原常務副市長屠光紹在接受人民政協報記者采訪時,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為什么要保這六個方面?
在屠光紹看來,提出“六保”,是中央從抗疫情和恢復經濟、保障經濟穩定大局來考慮的,根本目標是以人為本。這體現在3個方面即“三性”:“第一是基礎性,6個方面涉及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基本穩定,對整個經濟社會的基本支撐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基本面如果受到影響,那么穩定就會受到影響。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這也體現了中央的底線思維要求,因此可以這樣理解,‘六保’既是抗疫基礎,也是經濟恢復基礎;第二是針對性,從長期過程看,總體上我們對這6個方面一直是高度重視的,這也是中國經濟多年來能穩定發展的基礎。但這次遇到了全球性突發疫情災難,盡管中國努力應對,較早地控制住了疫情,但這次疫情的特點卻使這6個方面更容易受到沖擊,或者是受疫情影響更大,比如小微企業、就業、供應鏈,所以,無論是應對疫情還是恢復經濟,6個方面都應該是重點關注的領域,這也體現了中央實事求是的精神和精準把握的能力;第三是系統性,經濟社會各個方面是相互聯系的,而這‘六保’的方面也相互關聯,只有6個方面都做好、都穩住,就能相互支撐,它們之間才會有良性循環,從而為全局的抗疫和經濟社會穩定夯實基礎,比如小微企業、市場主體和就業、民生有關系,供應鏈對穩定產業經濟也至關重要。”
“六保”當如何保?
對此,屠光紹認為,中央提出了“六保”的總體要求和安排,明確了任務和方向,但具體如何保,做好3個結合很重要。
第一個結合,是中央政策部署和地方具體落實要結合好。中國是個大國,中央從全局和總體上做出的部署安排當然對全國具有重要指引和指導意義,各地必須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但要結合實際去落實,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是不平衡的,這次疫情的程度也不完全一樣,涉及“六保”的內容既有共性,也有個性,比如同樣是市場主體的小微企業,有的地方服務業比重更大,同樣是供應鏈,東部地區與海外市場的關系更密切,這就要求地方政府在按照中央要求的前提下根據地方實際制定具體措施和辦法,才能把“六保”落地。
第二個結合,是政府政策與社會及市場主體的作用結合好。為應對災難性疫情和推進經濟恢復,實現“六保”既需要政府出臺政策,特別是這次疫情的嚴重沖擊,已使社會經濟運行超出了常態,政府為抗疫和穩定經濟社會采取了超常態的政策,說明政府作用的重要性,同時中國抗疫和經濟恢復能實現良性循環也是社會各個方面共同努力形成合力的結果,落實“六保”,也需要社會和市場主體發揮作用,運用好政策,形成政策與社會及市場主體的有效互動,聚成合力。比如市場主體如何利用好政府政策支持,更多地運用網絡及線上方式經營傳統業務,既有利于克服疫情對經營的不利影響,也為今后市場開拓提供渠道。
第三個結合,是各種政策之間的協調搭配要結合好。為抗疫和經濟恢復,各級政府出臺了不少政策,“六保”也有很多舉措,如何減少政策之間的“摩擦”,避免之間的“損耗”,直接關乎政策效果。比如,我國是開放型經濟體,全球疫情暴發導致外需減少,而執行擴張性財政政策的目的也是為了擴大需求。一方面,要把外需轉為內需,通過政策安排,讓有效需求得到進一步維護。另一方面,要改善供給方式,疫情給供給方式帶來了較大影響,有些行業到目前為止仍不能完全恢復營業,我們就要通過各種方式,改善供給,進而形成供需兩端發力,對保市場主體和就業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如何才能保得好?
“要實現‘六保’效率高、質量好,在保質保量方面要做到位,就要注意3個問題:第一是政策要精準,保證其能夠落地,比如民生方面,困難家庭民生保障需要精準施策。比如小微企業要了解利用好政策,而不能讓政策僅僅留在字面上、無法落地,現在有一些反映認為,小微企業自身規模小,分布在各行各業,對很多政策信息了解不充分,而要讓企業會用、用好政策,對于政策的傳遞渠道暢通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二是監管要到位,當前,各方面政策出臺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六保’,要特別防止政策走樣、政策漏洞,監管如果不到位,政策也會走偏,比如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的資金會不會挪作他用,監管很重要;第三是短板要關注,政策的到位執行需要多方面因素‘加持’,也同時受制于木桶理論,短板決定了這個桶里究竟能裝多少水,因此在系統配套方面,我們要防止明顯短板,需要做好政策的配套。”屠光紹這樣表示。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政策 經濟 疫情 方面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