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在韓慶祥的書房開始時,書桌上電腦、話筒、耳麥一應俱全。韓慶祥一邊收拾,一邊笑道:“沒辦法,這些裝備都是上網課用的。我是搞理論研究的,有的理論,在課堂上引經據典講一萬遍,都比不上此次疫情講得深刻、透徹。”
一語中的,萬千感慨。
這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華大地,危及每一位國人。當我們自己被裹挾其中,站在當事人位置,眼前的大棋局纖毫畢現。同頻共振中,每一位國人都是一分力量,為了全局,主動選擇無條件服從抗疫安排,最終形成強大合力。
一場疫情“讀懂”中國。辦大事需要非常規之策,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我們要能“辦大事”,也要能辦“小事”。
在采訪中,韓慶祥透露了自己出差的一個小習慣:沒事就到大街小巷去走一走。“高樓大廈不算什么,假如轉入旁邊的小路、胡同,看看盲道、垃圾桶乃至公共廁所,這些細節做到什么程度,才能判定這個城市的文明是流于表面,還是深入骨髓。”韓慶祥慨嘆道。
做大事我們已經積累了很多經驗,相比較而言,做小事,把小事做得精致、精美、精細、精巧,做成精華,同樣有其深意。韓慶祥去年參加政協會議時,他的一件提案主題就是實現思維方式變革,共建精致社會。媒體報道之后,關注度頗高,留言中承載著對精細化管理,把事情做小、做細、做實的共同期待。
把大事辦好,力挽狂瀾,這是一個國家在關鍵時刻迎難而上、共克時艱的高山大海。
把小事做好,久久為功,這是一個國家彰顯文明程度和發達程度的涓涓細流。
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山高海深,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輪,定能帶著其獨有的體制“密碼”,駛向那片幽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