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疫情暴露出最直觀的問題之一,就是公共衛生人才嚴重短缺。據資料顯示,2009年-2017年,全國醫院衛生人員和技術人員分別增加76.3%和80.8%,但疾控中心的衛生人員和技術人員則分別下降了3.0%和4.1%。一些高校公共衛生學科的學生,在就讀期間就想轉專業,很多人希望轉到臨床或其他學科。專業學習人群的不穩定,導致最后真正從事公共衛生工作的人并不多?!俺霈F這種現象,其中一個原因是待遇較低、地位不高。”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馬秀珍建議,提高公共衛生從業人員待遇和地位,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考核機制和激勵機制,讓公共衛生系統留得住人才。
與她有同樣想法的全國政協委員金群華是寧夏醫科大總醫院院長。金群華委員提出,加大對公共衛生專業人才培養的力度,鼓勵試點本碩博連讀培養公共衛生拔尖創新人才,實施公共衛生核心能力的全體醫學生教育,加強面向非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預防醫學教育。
農工黨寧夏區委會主委戴秀英委員認為,應盡早啟動修改《傳染病防治法》,并聯動修改《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
她還建議健全和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完善疫情報告制度和疫情預警機制,建立醫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
蔣齊委員也認為,要強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的頂層設計和功能定位;建立突發傳染病應急檢測生物安全評估與質量管理體系;完善快速應對突發傳染病的醫防協同機制。
“在這次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對中,無人能置身事外,補齊公共衛生短板,必須下真功夫、苦功夫?!蔽瘑T們表示。